文档详情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不进位加法》教案.doc

发布:2023-03-20约1.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不进位加法 朱曲镇周寨小学 齐大辉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13页例1、例2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   13+5=   2+17=    4+13=   8+12=   14+3= 二、探求新知。 1、以旧导新。 提问:你们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吗?并用之前已有的100以内加法的口算知识进行解答。 学生单独列出算式并自己口算解答。 提问:除了口算,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竖式笔算。 2、教学例1。 提问:刚刚有同学提出了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板书:35+2=?) 35+2=?那么你们能用数小棒的方式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吗? 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出35+2=37。 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零散的5根小棒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呢?成捆的要放在一起呢? 学生讨论后点名回答。 3、小结。 零散的小棒就相当于都是个位上的数,而成捆的就相当于十位上的数,所以我们在计算中要将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法则表现在竖式计算中,就是相同数位相加。 4、竖式笔算。 在横式下面列竖式,35和2必须数位对齐。个位上的5+2=7,十位上的3+0=3。所以竖式计算的答案也是37。 5、教学例2。(板书:35+32=?) 提问:你们现在已经会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加法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加法呢?用刚刚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做一做。 学生可先数小棒再列竖式计算,也可以直接先列竖式计算再用数小棒的方式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点名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计算过程。 6、小结。 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要牢牢记住,相同数位先要对齐,然后再相加,并且从个位算起。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 35+32=   43+26= (2)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 35+2=37(人)   35+32=67(人) 3 5        3 5 +  2      +  3 2                      3 7        6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