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ocx
B51
DB1302
唐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226—2007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2007-11-01发布2008-01-01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02/T226—2007
前言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人:黄金臣、苏文清、刘德臣、吴文红、鲁兴华、葛玉凤、张玉胜、阚建东。
DB1302/T226—2007
1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蜇(Rhopilemaesculenta)的养殖环境、养殖设施、放苗前的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养殖产品出池。
本标准适用于唐山地区海蜇池塘单养、混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业药物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DB13/T619海蜇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养殖环境
3.1选址
靠近海水水源,最好附近有淡水水源,进排水方便的滩涂,环境条件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水源
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海水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
4养殖设施
4.1养殖池
池塘面积1hm2~15hm2,长方形,池塘有效水深1.5m~2.0m,坡比1∶2.0~2.5,池塘两端分别设有进水闸门和排水闸门及闸口拦网等,池底为泥质或沙泥质。
4.2防浪设施
在潮间带建养殖池,需修建防浪设施,最外侧池塘迎潮面用石块或水泥制品护坝,坝高大于天文大潮高潮位,坡比1∶2.0~2.5。
4.3进排水设施
由进水口、进水渠、进水闸门、排水闸门、排水渠和出水口组成。临海建设进水口,在海蜇养殖池塘进水闸门一侧建设进水渠,在排水闸门一侧建设排水渠,海水由进水口自然纳水或用水泵抽入进水渠,通过进水闸门进入养殖池塘,废水由排水闸门排入排水渠,再由排水口排入海洋。排水渠的宽度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低于排水闸底30cm以上。
4.4拦网设施
拦网设施分堤坝拦网和闸口拦网。堤坝拦网用插杆法,使用孔径为0.830mm筛绢网,沿池塘堤坝正常水位水深30cm~50cm处设置,每两米用竹竿或木棍设置一根插杆,将拦网固定在插杆上,水下部分到
DB1302/T226—2007
2
池底,水上部分30cm~50cm。闸口拦网设在池塘内,也使用插杆法,在进水闸门和排水闸门使用孔径为0.250mm筛绢网,以闸门为中心,围成半圆形拦网,用竹竿或木棍固定,网高2m左右,下部到池底。
5放苗前准备
5.1清淤整池
清除池底淤泥,翻耕、曝晒池底,维修堤坝、水渠、闸涵等。
5.2消毒除害
清淤整池后,于放苗前30d清除敌害生物,用生石灰1500kg/hm2~1800kg/hm2或漂白粉150kg/hm2~300kg/hm2。
5.3进水肥水
5.3.1进水
放苗前15d左右,用孔径为0.250mm筛绢过滤进水50cm~60cm。如附近有淡水水源,调整盐度至13‰~32‰,最好18‰~28‰。
5.3.2肥水
进水前均匀施足底肥,施发酵消毒后的人畜粪3750kg/hm2~5250kg/hm2。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5.4设置拦网
放苗前按4.4设置拦网。
6苗种放养
6.1放苗时间
春季自然水温达到18℃以上时,即可放苗。
6.2蜇苗选择
苗种质量符合DB13/T619的规定。
6.3蜇苗运输
采用充氧袋法运输,外包装为泡沫箱,内加适量冰块,用胶带纸封严,充氧袋加水1/3,每升水放入蜇苗40只~60只为宜。运输过程避光、避高温,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6.4放苗
在晴天的早晚无风时投苗最佳。投苗选择背风处,水深50cm以上水域多点投放。充氧袋放入水中10min~20min后,打开口袋慢慢放入。
6.5放苗密度
根据养殖条件、水深、换水能力、管理水平等生产条件确定,单养放苗密度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