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786-2011 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技术规范 .docx
ICS65.150
B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786—2011
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技术规范
Seawateraquaculturepondcomprehensivetechnicalspecifications
2011-01-06发布2011-03-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1786—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爱宏、孙福新、吴志宏、王志刚、胡凡光。
1
DB37/T1786—2011
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池塘综合养殖的环境条件、池塘要求、品种选择、苗种放养、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合海水池塘虾、蟹、贝综合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8407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环境条件
3.1池塘选择
池塘泥沙底或沙泥底,进排水以自然纳潮为主,池塘蓄水深度1.5m以上。池塘建设符合GB/18407的要求。
3.2水质条件
水源符合GB11607要求,附近没有污水注入,海水盐度15‰~34‰,PH值7.5~8.3。
4池塘改造设计
4.1池塘改造
对现有池塘进行大改小、浅改深,池塘面积小型1.3hd以内,中型1.3hd~3hd,有效水深达到2.0m以上,堤坝坡比最好在1:2~1:3之间,修整闸门、水渠等进排水系统。
4.2清污整池
每年养殖结束后将池塘、进排水渠等处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清除池底的污泥和杂物,特别要注意清除杂藻、杂草和穴居虾蟹类。
4.3整修蛤台
2
DB37/T1786—2011
在池塘正常水位线以下1.0m处,沿堤坝内侧四周整理成蛤台,作为贝类养殖区域。蛤台高于池底0.5m,宽1.0m~1.5m,长度应绕池一周,面积约占池塘的1/4~1/5,翻耕、整平,用网眼1cm的聚乙烯网覆盖。
4.4安装滤网
在池塘进水消毒前,应当事先安装好闸门滤网。进水网采用锥形网(袖子网),排水网采用弧形围网,网目均为60目。进水网的安装要严密,网框缝隙要堵塞结实。
5苗种放养
5.1确定品种
贝类可供选择的有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文蛤等,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适于泥底或沙泥底,文蛤适于沙底,可根据池底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对虾一般选择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沙底池塘也可养殖日本对虾。梭子蟹为近海常见的三疣梭子蟹。
5.2苗种选择
贝苗要求大小均匀,活力强,无病无伤,破损率低,受振动两壳紧闭,无张口,无变味,尽量缩短中途运输时间。蟹苗宜选用Ⅱ期幼蟹,最好是变态为Ⅱ期后第三天的幼蟹,要求活力强,规格整齐,放入池塘后即可蜕壳变为Ⅲ期幼蟹。缢蛏苗、菲律宾蛤仔苗规格多为3000粒/kg~5000粒/kg,文蛤苗、青蛤苗规格多为200粒/kg~400粒/kg。虾苗要求体长1.5cm以上,规格整齐,体表光洁,弹跳有力,健康无病,逆水游动力强。最好是经过检疫的SPF苗种。
5.3放苗顺序
通常贝苗先放,虾蟹苗后放。
5.4放苗时间
菲律宾蛤仔、缢蛏3月下旬-4月上旬,中国对虾5月上旬、南美白对虾5月中旬,梭子蟹5月中旬,文蛤、青蛤3月下旬-4月上旬,日本对虾4月下旬、7月上旬。
5.5放苗密度
表1苗种的放苗规格和密度
放样品种
苗种规格
放养密度
菲律宾蛤仔、缢蛏
5000粒/kg~6000粒/kg
1500粒/m2
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
1.0cm
4000尾/hd~6000尾/hd
梭子蟹
2期幼蟹
3000只/hd~4000只/hd
文蛤、青蛤
200粒/kg~400粒/kg
60粒/m2
日本对虾
0.8cm~1.0cm
7000尾/hd
6养殖管理
3
DB37/T1786—2011
6.1进水和消毒
进水一般在2~3月份。进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