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6-
染色体变异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中学必修2《遗传与变异》(人教版)第5章第2节。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更”的试验,主要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并描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理论学问,其次课时讲解并描述试验及相关应用的拓展。教材以四幅图展示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用果蝇的染色体模型来展示染色体组和二倍体的概念,并引出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学问点,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课的难点,理解了这一概念才能更好的驾驭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以及单倍体育种的试验技术的学问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孟德尔遗传规律、减数分裂、基因突变d等相关的学问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时可以与减数分裂和基因突变等结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学问体系,也为下一节人类的遗传病、生物育种的学习的做铺垫。本节课只要采纳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入深的探究学问点,从学生学习学问的心理提点动身,围围着问题绽开探讨探究,降低学习的难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说出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3)理解单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特点,并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进行比较。
过程与方法
(1)以果蝇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详细到抽象的思维实力。
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实力的训练。
情感看法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育学生合作创新实力。
(2)在他那就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实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理解。
教学难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实行直观教学法、讲解并描述法、自学探讨法,打算ppt等教学用具。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采纳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并与基因突变进行比较。其次部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含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者削减和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和削减,这一部分难点在于学生对于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因此本环节采纳师生共同探讨,以问题串的形式绽开探讨和总结,在充分理解染色体组概念以后再学习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有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学问点的连贯性。在熟识基本理论的同时,介绍多倍体、单倍体的特点及实际应用,为其次课时“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更”的试验学习作铺垫。最终用推断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学问点,并用作业:写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参照课本练习题)来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整体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七、教学过程
老师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示图“无子西瓜”
提问:你推想无子西瓜是怎样形成的?
述:同学们的生活阅历还是特别丰富的,竟然知道无籽西瓜的成因,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染色体的变异。
思索
揣测无籽西瓜的成因:是三倍体,所以无法形成种子。
讲授新课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染色体组的个数判定方法
3.多倍体的诱导
4.单倍体的概念
5.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比较
三.总结
习题
检测
课外
作业
过渡:在课本的85页至86页,有关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请同学们自主学习,阅读相关的内容,总结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类型。
问题1:有几种类型呢?(找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四中类型,用强调图片中变异的位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追问并找学生回答:
问题2: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替换一样吗?
问题3:易位与交叉互换一样吗?
(提示1:从影响大小来看,
提示2:从是否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看)
评价:同学们做的特别好,很好的理解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不同。
问题4: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生物性状变异的缘由是什么?
(提示:从性状的根本确定因素考虑)
展示答案: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依次变更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异。
问题5: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有利吗?
过渡:假如染色体丢失或者增加会怎样呢?我们用果蝇为例来探究染色体的组成及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