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4-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学问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缘由。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实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育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实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实力。
3.老师细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酷爱生命的看法。
2学情分析评论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相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在此基础上老师应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驾驭实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学问。由于该部分的学问比较抽象,须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空间思维实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状况通过学习提高了实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驾驭,仍须要老师通过实行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索、分析和探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3新设计评论
1.利用多媒体资源(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通过导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合作学习(如:创设一个含有9个碱基对的基因片段,以及其转录出的mRNA的碱基序列和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绽开探讨,,随机对学案中的这个基因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一个碱基对,并分别记录下转录后的mRNA,通过查找密码子表,确定氨基酸的排列依次是否发生变更。并由每个小组举荐一名同学通过上讲台展示小组探讨成果,老师点评。)
4重点难点评论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缘由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变异类型评论
(多媒体展示林志颖和儿子KIMI的照片)
问题:这对明星父子长得像不像?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不太像的地方,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活动:通对观看图片对熟识的现象进行探讨,组织语言,分析可能缘由。
老师讲授:遗传物质的精确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遗传,但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更。这种变更即为变异,引起变异的缘由可能有内因也有环境影响。讲解变异的概念和两种类型。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的生活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热忱,提高学生的参加性,并引入变异的概念及类型。
活动2【活动】二.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评论
老师导入: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难受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觉,他的红细胞异于常人。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出“圆饼型”,然后图片展示正常的红细胞)可这位青年的红细胞却是镰刀型的,运输氧气的实力下降而患贫血。于是给他的病起了个名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图片展示:异样的红细胞)后来,人们渐渐相识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可以遗传的,是一种分子病(多媒体展示文字:血红蛋白结构异样),最终发觉了它的病因。我们也来探究探究它的病因。
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教材中已有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异样血红蛋白的缘由,再利用基因限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学问分析完成P81“思索与探讨”镰刀型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完成DNA序列。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出该病的根本缘由(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和干脆缘由(氨基酸替换)。
教学意图:熬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实力、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直观性教学,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比较实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创建探讨与沟通机会,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根据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
活动3【讲授】2.基因突变的结果评论
问题:基因结构变更之后还是否是原来的基因?假如不是,那它突变后变成了什么基因?
学生回答:新基因。
问题:那这个新基因和原有基因存在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P82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和概括,以把握基因突变的实质在于基因结构的变更,领悟基因突变的外延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并知道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变成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活动4【活动】3.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评论
问题1.基因突变是否都会引起性状的变更(即变异)呢?假如是,哪种对性状影响大?
(事先在黑板上画出导学案中的一个含有9个碱基对的基因片段,以及其转录出的mRNA的碱基序列和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让学生分小组为单位绽开探讨,随机对学案中的这个基因片段增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