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名师教案 (1).doc

发布:2024-10-04约2.4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5/NUMPAGES5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名师教案1

问题的提出:“活动:检测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是高中生物学设置的第一个实验。教材将它设置成验证性实验,在日常教学中缺乏研究此实验探究性教学的教学案例,探究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和提高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实验教学设计根据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拟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课中实践实验方案、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让学生自主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的生物探究实验热情和创新的思维活动。通过生物学实验评核A、B表格对每位学生课前课中进行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本实验教学的特色为:分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生本课堂。

一、设计思路

本实验的设计遵循《课标》理念,立足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做好探究的准备,教师在课前辅导学生了解活动的程序,督促分组讨论,预先发下学案(见附件1)。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中的实验原理和个人实验方案设计。教师用生物学实验评核B表格(见附件3)对学生的学案进行评价。继而学生通过分组探究组内同学设计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教师用生物学实验评核A表格(见附件2)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合作、讨论、分析、汇总全班实验情况,找到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最佳材料,以及检测油脂的最佳方法。课堂中,通过小组竞赛评分表(见板书设计),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凝聚力。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能够辨析还原性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并选择最佳材料。

学科素养

(1)基本思想(通过实验的参与和设计,学会选择、处理实验材料,并通过探究对最佳检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生物学素养)

(2)基本活动经验(体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全过程,养成严谨、事实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①课前布置学案

学案发放,明确实验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指导、答疑、评价。

教师完成实验评核B表格的实验设计部分。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中的【实验原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完成【个人实验方案设计】。

每组四位同学,组内的每位同学设计一种有机物的鉴定方案。

小组合作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小组内各有明确分工,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落实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淀粉、还原性糖、油脂、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了解变量分析、调控的方法,预测实验结果,掌握科学语言。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出假设预测结果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质疑辨析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自主学习习惯、学会分享和借鉴。

②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活动目的

教师采用个别提问,激发全体思考。

学生回忆、归纳。

单刀直入,直奔活动主题;由于本活动是学生完成自主设计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中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体验,注重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的交流与信息分析。

③任务一: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20min

教师仔细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巡回辅导,参与讨论,导拔解难。督促学生提高实验效率,掌控实验时间。

教师用手机记录各组的实验结果。

完成实验评核A表格,以及实验评核B表格的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与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每位学生轮流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组员一起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及时讨论、分析,形成完整结果报告。

组长算本组A、B表均分并写在黑板表2中。

本环节强调学生对生物实验操作的体验和理解。

落实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变量调控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处理实验材料,掌握还原性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检测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

④任务二、分析汇报,纠错解疑15min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得出正确结论,分析实验,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的最佳材料。归纳油脂检测的理想方法。

各小组代表面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实验预测与实际结果,得出正确结论,总结经验教训。全班同学认真聆听,参与讨论,分享成果。

实验结果的展示交流,实验结论的获得,是本实验的核心。展示包含了对正确实验结论的总结,对预测结果的反思,对知识的建构。交流可以扩大学习效果,使学生全面掌握核心内容并发展对同伴的关心,取长补短,同时注重细节查漏补缺。由于探究实验本身的开放性,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关键在于成功时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延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