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整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2007·广东理基)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 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 ( )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双缩脲试剂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们都属于蛋白质。 答案:D 3.(2007·江苏高考)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 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 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 确的是 ( )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B.只添加了双缩脲试剂A,未添加双缩脲试剂B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D.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时间不够长 解析:如果蛋白液稀释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 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进行彻底,并且 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只加双缩脲试剂A是为了造成 碱性环境,不会发生反应,也不会粘固在试管壁上。鸡 蛋蛋白液中含丰富的蛋白质,是蛋白质鉴定的合适材料。 蛋白液中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B,摇匀后即可观察现 象,是否粘在试管壁上与反应时间无关。 答案:A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 ①.还原性糖的鉴定: 还原性糖+ ②.脂肪的鉴定: 脂肪+ 脂肪+ ③.蛋白质的鉴定: 蛋白质+ ④淀粉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苏丹Ⅲ 橘黄色 苏丹Ⅳ 红色 双缩脲试剂 紫色 碘 蓝色 习题 2、连线题: 苏丹Ⅲ染液 豆浆 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 马铃薯汁 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 葡萄汁 蓝色 碘液 花生子叶 紫色 基础题1.(1)√;(2)X。 选材:含糖量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排除色素对 显色的干扰),苹果、梨最好 。 实验流程(步骤) 1.可溶性还原糖 制备组织样液: 制浆:去皮、切块、研磨, 过滤:(用单层纱布) 取液:(2mL) 显色反应 现象: (用前混匀) 50~65.C水浴 加热2min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还原糖的检测结果 2.脂肪的鉴定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去皮,将子叶削成薄片 制片: ①选取最薄的薄片移至载玻片中央 ②在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 染液2 - 3滴,染色 2-3min ③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1—2滴,洗去浮色 (多余的苏丹Ⅲ ) ④吸去余液,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显微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现象: 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微粒 脂肪微粒 脂肪的检测结果 3.蛋白质的鉴定 选材与制备 组织样液: 黄豆组织样液(或鸡蛋蛋清稀释液) [黄豆浸泡 →去皮→切片→研磨→过滤→滤液] 显色反应 现象: 无色 紫色或紫红色 (创设碱性条件) (提供Cu2+) 蛋白质的检测结果 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 鸡蛋清溶液 NaOH 溶液 滴加CuSO2 溶液, 每次滴加均需摇匀 结果显示: 紫色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选材与制备:鲜肝提取液或黄豆浆滤液 ?结论: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 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 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1.你的预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2.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全班共检测了多少种生物材料?这些生物 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