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频考点解密: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

发布:2024-09-24约6.2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考点热度★★★★★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1唯物史观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核心考点2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核心考点3两汉时期中原周边地区的经济

解密高考

2021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021辽宁卷01)良渚文化

夏商西周时期

(2021福建卷01)夏朝考证

(2021湖北卷01)西周五等爵制

(2021广东卷01)西周时期文化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2021湖南卷01)西周至春秋人文意识

(2021山东卷01)儒家与墨家思想

(2021天津卷01)儒家与法家思想

(2021全国甲卷24)儒家与道家思想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2021山东卷02)王国官职设置与加强中央集权

(2021湖北卷02)征辟制与加强中央集权

(2021全国甲卷02)征辟制与监察制度

(2021广东卷02)汉至魏晋中央官制的变革与专制主义

(2021湖南卷02)外戚干政与专制主义

两汉时期中原周边地区的经济

(2021福建卷02)呼和浩特地区的经济发展

(2021全国乙卷02)南方经济的开发

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1)结合先秦时期制度文明的传承,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在文化方面的表现。

(2)联系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制度文明的特点;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从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早期国家的特征。

(3)联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民族交融的具体史实,从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创设学习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和百家争鸣。

(4)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秦汉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特点;联系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具体史实,从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5)从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角度考查秦汉时期不同阶段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措施及历史评价;结合先秦与秦汉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从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对点解密

核心考点一唯物史观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本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的社会转型【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进步,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春秋时期,鲁国管仲改革,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多少收税,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社会转型【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为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

2、政治上由分封体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具体体现在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由世卿世禄制到军功爵制。

由对地方的间接统治到直接统治,具体体现在由分封制到郡县制。

由最高集团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

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社会转型【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2、道家:老子认为“无为而治”,认为治国要顺应时势和民心。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3.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

4.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政治思想。

5.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考法解密

考法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2021年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接受天子分封并进行世袭统治,西周中期至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垦田数量增多,推动了诸侯国内部分封规模的扩大,故D项正确;井田制在战国改革变法中被废除,排除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