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名词解释.ppt

发布:2025-04-07约5.5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1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选择培养基: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胨和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转化: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01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02溶原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03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04青霉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锡克(Schick)试验:是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用少量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的皮内试验。同时取等量无毒力的白喉毒素做对照试验。本试验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免疫状态。冷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一种冷凝集素,能与人O型红细胞在0~4℃条件下发生凝集,置37℃凝集消失,以此可作疾病的辅助诊断。外斐反应(Weil-Felixreaction):是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试验。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05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03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01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04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02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它包括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又称T株支原体,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通常寄居在人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球性尿道炎。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体(elementarybody):在衣原体繁殖过程中所见较小的、具有感染性的颗粒为原体。3214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01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02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03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04霍乱肠毒素: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