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课件.ppt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病毒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特定受体结合穿透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核酸释放到细胞内复制病毒核酸复制,病毒蛋白质合成组装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完整病毒粒子释放病毒粒子从宿主细胞释放,开始新的感染周期病毒复制周期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系列过程。吸附阶段,病毒表面的特异性结构(如包膜糖蛋白、衣壳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这种特异性结合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穿透阶段,有包膜病毒通常通过膜融合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无包膜病毒则可能直接穿过细胞膜或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复制阶段是病毒生活周期的核心,不同类型病毒有不同的复制策略。DNA病毒通常在宿主细胞核内复制;大多数RNA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逆转录病毒则需要先将RNA反转录为DNA。病毒复制通常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器,但也可能携带自身的某些酶。组装阶段,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完整的病毒粒子。释放阶段,病毒粒子通过细胞裂解或出芽方式离开宿主细胞,开始新的感染周期。噬菌体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称噬菌体或噬菌病毒)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估计数量超过细菌数量的10倍以上,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实体。典型的噬菌体由头部(含核酸)、颈部、尾部和尾纤维组成,形态类似登月舱。噬菌体根据核酸类型可分为DNA噬菌体和RNA噬菌体,大多数是DNA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进入裂解周期或溶原周期。在裂解周期中,噬菌体快速复制并导致宿主细菌裂解死亡;在溶原周期中,噬菌体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成为前噬菌体,与宿主染色体一同复制,在特定条件下可被激活进入裂解周期。噬菌体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基因工程和噬菌体治疗的基础。噬菌体治疗是使用特定噬菌体感染并杀死致病菌,作为抗生素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对抗多重耐药菌。逆转录病毒病毒吸附和进入逆转录病毒通过包膜糖蛋白与宿主细胞特定受体结合,然后通过膜融合方式进入细胞逆转录病毒携带的逆转录酶将病毒RNA逆转录为DNA,形成双链DNA整合病毒整合酶将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形成前病毒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宿主细胞转录机制转录整合的病毒基因,合成病毒蛋白质组装和释放新病毒粒子在细胞膜处组装,通过出芽方式释放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是一类含有单链RNA基因组的病毒,其独特之处在于携带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能将RNA逆转录为DNA,这与中心法则的正常流向(DNA→RNA→蛋白质)相反。典型的逆转录病毒结构包括两个相同的单链RNA分子、逆转录酶、整合酶等蛋白质,外部被衣壳和脂质包膜包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最著名的逆转录病毒,能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CD4+T细胞,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他重要的逆转录病毒包括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鼠白血病病毒(MLV)等。逆转录病毒的复制特点使其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增加了抗病毒治疗的难度。同时,逆转录病毒也被改造用作基因治疗的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患者细胞。第五部分:微生物生态学名词微生物群落特定环境中共存的多种微生物种群组成的生态系统。研究群落结构、多样性、功能和动态变化。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微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如何改变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竞争、拮抗、寄生等多种方式。生物膜微生物附着在表面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中形成的复杂群落。研究其形成、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及其他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微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交叉领域。微生物生态学关注微生物在各种自然环境(如土壤、水体、空气、极端环境)和人工环境(如废水处理系统、发酵系统)中的分布、多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现代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和宏蛋白组学等。这些方法使科学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复杂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别是那些尚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对于环境保护、生物修复、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群落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其他细菌真菌病毒微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共存的多种微生物种群的总和,这些微生物种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生物因素(如种间竞争、捕食、共生)的影响,并随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