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微生物名词解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生物:是个体最小的生物,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低等生物的总称。
兽医微生物: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止动物的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
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他们的个体小,形态与结构简单。
菌落:某单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生长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
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出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抱住细胞质的菌体,称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菌经人工处理的不能分裂的细胞。)
原生质球:用溶菌酶等作用革兰阴性菌,仅能除去细胞壁内层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称为原生质球。
细菌L型:指细菌自发、或经诱导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质粒:在核糖体DNA以外,游离的小型双股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松散、透明、粘液状或胶质状的物质。
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
LPS(脂多糖):为革兰阴性细菌所特有,位于外膜的最表面,厚8~10nm,由类脂A、核心多糖、侧链多糖组成。
细菌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细菌培养基: 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后,通常要经过灭菌处理。
细菌生化试验:细菌在含有一定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后,由于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作用,可以使该化合物转化为其他产生,细菌产物的性质可随细菌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可借助生化学方法检测出来,这种方法称为~~
热源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注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称为~
杀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抑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作用。
抗菌作用:反映某些药物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包子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防腐:阻止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无菌法: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
巴氏消毒法: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的风味的消毒方法。
光感作用:可见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到培养基或涂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这一现象称为~
光复活作用:细菌受致死量的紫外线照射后,3h内若再以可见光照射,则部分细菌又能恢复其活力,这种现象称为~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质。
细菌素:是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只能作用于与他同中不同菌株的细菌以及与它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
生物安全:有三层含义①:防治病原微生物等及其他有害生物或物质传入实验室;②:防治病原微生物等传出实验室;③:实验室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
病原菌(pathogen):指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又是可造成宿主发病。
条件致病菌(记有哪些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情况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发病: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菌群失调:菌群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导致机体生态失去平衡。
细菌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细菌毒力(virulent):是病原致病菌强弱程度称之,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同。
LD50:半数致死量,能使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ID50:半数感染量,能使实验动物接种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
ELD50:鸡胚半数致死量,把一系列等比稀释后的病毒稀释液接种到高易感性的鸡配后一定时期限内病毒增殖后而使50%的鸡胚成为阳性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EID50:鸡胚半数感染量,表示能使鸡胚半数出现感染的微生物剂量。
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即指能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