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人教版选修1)练习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doc
专题一课题三
一、选择题
1.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
A.固体发酵 B.氨基酸发酵
C.厌氧发酵 D.需氧发酵
解析:广义的发酵概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进行应用的过程,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厌氧发酵。
答案:C
2.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
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
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
解析: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
答案:B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制备标准显色液→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B.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配制溶液→比色
C.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制备标准显色液→比色
D.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答案:D
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导致泡菜腐烂。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可能是()
①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制作泡菜的最后一步一般要用水封闭坛口,使坛内与坛外空气隔绝,这是最简易的造成无氧环境的方法。这样,坛内可利用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如不封闭,或封闭不严,则会有许多需氧细菌生长,蔬菜会腐烂。有时为了防止泡菜腐烂,也可在坛内加些白酒,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的生长,同时也可增加醇香感。
答案:B
5.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解析: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的形式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成无氧环境。
答案:C
6.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
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
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
解析:在泡菜样品的处理过程中,要使样品处理液透明,避免杂质对颜色对比时的干扰,要把液体中的杂质去掉,取出杂质的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铝乳液,可以吸附去除更小的杂质微粒,使液体澄清透明。
答案:C
7.泡菜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他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
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
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解析:泡菜腌制初期,乳酸菌和其他杂菌并存,数量相对较少,这时乳酸菌之间存在种内互助,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而和其他杂菌的关系是种间斗争,但是到发酵后期,其他杂菌被杀灭,大量乳酸菌繁殖,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资源有限,所以乳酸菌之间又转化为种内斗争。
答案:B
8.在酸败的剩菜中和一些腌制食品中,含有比较高的亚硝酸盐,因此要避免或者少吃以上食物,以下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B.亚硝酸盐可以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是致癌物质
C.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有致癌作用
D.亚硝酸盐毒性很大,食入微量即可致死
解析:时间比较长的剩菜和腌制的腊肉等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的量比较多,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g~0.5
答案:C
9.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
C.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所以应尽量少吃咸菜
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解析: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量达到
答案:D
10.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