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发布:2025-04-07约6.3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衰落③八股取士的因循守旧④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憧憬“天不收、地不管,逍遥自由”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始终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特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留意气节,自我节制,奋勉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3.朱易安在《汉学探讨中发觉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说:“反思我们的探讨便会发觉,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我们并没有好好地梳理;传统文化的探讨往往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脱离了社会现实的探讨,本质上是丢弃了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朱易安所说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指

A、天人合一学说B、经世致用学说C、知行合一学说D、格物致知学说

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5.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确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同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

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6.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改变,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明末清初闻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务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937年的七七事变B、1912年的清朝建立

C、1927年,北洋军阀基本被歼灭D、1644年的明朝灭亡

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主见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同等的社会D、反对中心集权的封建制度

1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