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四季的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docx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变化的影长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通过探究一日内太阳照射角度变化与气温波动的关联,理解了日气温变化的成因。本节课将时间尺度扩展至全年,引导学生观察四季气温的规律性循环现象(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春秋温和),并提出科学假设:这种年际变化可能源于太阳高度角差异和日照时长的季节性波动。为验证假设,学生首先制作简易圭表,通过测量一个月的正午影长,发现正午影长是变化的,从而发现正午时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进而以郑州为例,分析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数据,计算并对比日均日照时长(如夏至14小时、冬至9.5小时)。最终综合得出:四季气温变化是太阳高度角(能量强度)与日照时长(吸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2.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四季的变化,具有不少相关的经历和认识,但是对于四季的产生原因以及不同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会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进行相关现象的解释,而很少有学生会注意到阳光照射的角度对于气温变化的影响。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天正午时阳光的照射角度和每天的日照时间也在不断变化;知道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仪器,了解圭表的工作原理。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探究实践:通过制作、使用圭表,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每天日出、日落的时刻,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正午时物体影长在不同季节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难点:知道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天正午时阳光的照射角度和每天的日照时间也在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制作简易圭表
能制作简易圭表,观察正午时铅笔的影长变化。
能
基本能
不能
日照时间的变化
能通过日照时间记录表中日照时长的变化规律,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1
一、视频导入
1.课件出示视频《一年四季》
师: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通过刚才的视频,你能说说四季有什么特点吗?
师小结:一年中,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冬天寒冷,夏天炎热,那你知道是什么造成了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吗?
2.揭示主题
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四季的变化。
课件板书:四季的变化
二、提出问题
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假设进行总结。
师小结:我们把大家的假设可以总结成两种
四季的变化和阳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四季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
学生活动1
观看一年四季的视频,初步感受四季的不同
生举手回答
生1: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温度适宜。
生2:夏天温度较高,天气炎热。
生3:秋天,秋高气爽,天气凉爽
生4:冬天,天气寒冷
了解本课主题
生1:四季的气温变化会不会也和阳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生2:可是每天阳光照射的角度都是早晚小、中午大。
生3:每天中午阳光照射的最大角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生4:我认为和每天日照时间的长短应该也有关系......
生5:我发现,冬天起床时一般天都没亮,而且下午放学回家后,没一会儿天就黑了。可是夏天就相反了,所以夏天的日照时间比冬天长,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视频导入,直接聚焦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猜想假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四季气温变化原因的想法。
环节二:搜集证据,制作圭表
教师活动2
一、搜集证据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假设,那我们的猜想假设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出示图片
师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它叫圭表,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水平且处于南北方向的圭尺(圭)和直立的标杆(表)两部分组成,表与圭垂直。
课件播放视频《圭表》
师:圭表是一种度量正午日影长度的,那你知道正午是什么时间吗?
小贴士:某一地点每天阳光照射角度最大(太阳位于正南方)的时刻是该地地方时的正午。根据地理位置和日期的不同,北京时间中午12点整不一定是该地地方时的正午。
课件出示图片
每天正午时刻,表的影长在一天中最短,而且刚好投影在圭尺上。根据圭表的观测结果,人们发现一年中随着四季的变化,每天正午时刻在圭尺上的影长也发生着变化。
课件出示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设计建造的观星台就是一个巨大的圭表。观星台上的衡量相当于表的顶端,地上的“量天尺”就是圭尺。
二、制作圭表
师:通过对圭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