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积极活跃起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积极活跃起来
王运明
(镇巴县巴山镇盐井小学 陕西 镇巴 723600)
数学课上,老师是引领人,课堂应该让全班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看电视小品时,为什么能够很快进入故事情节?这是因为,导演对此小品的剧情设计巧妙,能抓住人们的敏感心理,知道人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演员很细腻、很投入地表演。一节优质课,开始就要有一个合理又给力的教学设计,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资源等具体条件来设计课堂的流程。导演是严格要求演员根据他所定的目标来表演,而教学不同,老师始终是围绕学生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在当节课怎样学才能学会、学懂,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是导演,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把机会和时间充分留给学生,领着他们去探索知识。实践证明:学骑自行车、学游泳、学包饺子、学洗衣服,老师只是传授理论知识,不鼓励他们大胆去实践,这样肯定学不会。所以,老师应该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学会方法,得到经验,形成能力。
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活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充分利用手、脑、眼、口积极地活动起来。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利用情景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课堂导入部分,是教学关键的一环,课堂有了好的开始,整节课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老师设计课堂的导入部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只有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自然导入新课,师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才算真正的优质的数学课堂。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小学生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要吸引他们的兴趣,必须设计出合适的课堂导入。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理来设计。老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情况、本校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来合理设计出课堂导入部分,可以利用道具、讲故事、多媒体动画等一些形象直观有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自然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课堂学习,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
2.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用手做起来
用手去“做”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书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更扎实、更深刻。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圆的物品,用圆形物品蒙在纸上画一画、放在桌面上滚一滚,再把圆形纸片折一折,感受圆有什么特点,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产生对圆的美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出圆的基本特征: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通过反复对折,知道了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就是圆心,折痕就是圆的直径和半径;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我们知道,数学本身是一种实验科学,操作性很强,有很多知识要通过做,才能得出结论来。在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
如: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除法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课堂教会学生充分动脑,灵活思维,积极学习
干活,需要手脑并用,学习更是如此。如果人的学习像机器人那样,只会被人操作,对如何事不能积极动脑,做了也只是白忙,不会形成自身能力,那就不叫人的学习,而是机器的工作,这样的学生就形同机器,学习死板,不会形成自身能力,将来就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脑是人们的思维中枢,任何感知都离不开大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动脑思考,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大有好处。如,教学较复杂的小数应用题:某发电厂每月节约用煤1.44吨,3千克煤可以发电7.5度,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教学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①先求出每千克煤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②先求出节约的总千克数里有几个3千克,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③先求出1度电要多少煤,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怎样列式?你能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吗?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吗? 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究出该题的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了。
4.课堂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