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纵膈淋巴结钙化伴巨大腹部包块慢喘培训PPT课件.ppt

发布:2021-04-12约3.27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辅助检查 B型钠尿肽定量 19.7pg/ml;血常规:白细胞 11.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 80.9%,淋巴细胞比率 13.1%;嗜酸性粒细胞为零,糖化血红蛋白A1c 6.7%;血沉 66mm/h;生化全套:总胆固醇 5.4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41mmol/L,乳酸脱氢酶 193.9U/L,C-反应蛋白(超敏) 62.1mg/L;肿瘤标志物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凝血酶谱正常,类风湿因子57.4IU/L; CT示:两肺多发感染性病变伴左肺上叶舌段肺不张,纵隔及两侧肺门肿大淋巴结并融合、钙化。 B超示:左室顺应性减低,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硬化,心包腔微量积液,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内-中膜增厚性改变,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 左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 肺部CT 治疗反应 入院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来立信针抗感染,予地塞米松针抗炎,予多索茶碱针,喘可治针平喘对症治疗后患者胸闷气急好转,两肺干湿啰音减少。 意外事件 2012.08.28凌晨患者诉腹痛,3点30许旁人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意识模糊。测血压88/54mmHg, SaO2 95%,R30次/分。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HR125次/分,腹部压痛有保护性动作。床边急诊心电图示:窦律,部分ST改变。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腹腔积液,心肌酶谱正常,血常规:白细胞 15.4*10^9/L,中性粒细胞 9.6*10^9/L,红细胞 4.00*10^12/L,血红蛋白 106.0g/L,红细胞压积 34.0%,血小板 590*10^9/L,超敏C-反应蛋白 5.0mg/L;即刻血糖16.0mmol/L。 予甲强龙针抗炎抗休克,多巴胺针间羟胺针升血压后患者生命体征转平稳。 2012.08.29查血气分析:PH7.447 BE:-1mmol/l,实际碳酸氢盐22.7mmol/L,二氧化碳分压 4.48kPa,修正CO2分压 4.53kPa,修正氧分压 13.42kPa,病人血红蛋白量 100g/l;超敏C-反应蛋白 5mg/L,C-反应蛋白 8.3mg/L; 腹部CT示:中上腹部偏左较大团块状影,与胃大弯、横结肠关系密切,边缘不甚不规则,部分呈圆形改变,小网膜囊区可见大片软组织密度影,胰腺未见明显异常,肝脏结构可,肝周部分液性密度影,胆、脾、肾未见明显异常,另可见左肺舌段、右肺中叶感染性病变。腹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腰椎退行性改变。B超复查: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腹腔胀气明显 未见明显积液。 对患者休克原因不明,予禁食,泰能针0.5 静滴Q8H抗感染,甲基强的松龙针40mg BID,补液支持治疗后患者腹痛好转,胸闷气急好转,两肺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后返抗核抗体谱示:抗nRNP/sm 弱阳性,A-ANCA阴性,P-ANCA阴性。 腹部CT 2012.9.1日下午3:50许患者输参麦针数分钟后突发胸闷气急,头痛,下肢疼痛,无皮疹。查体:BP160/106mmHg,HR110次/分,频发早搏,两肺可及哮鸣音及湿啰音。予甲强龙针等抗过敏后缓解。其后患者每日长方静滴地塞米松针5mg,改莫西沙星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但患者胸闷气急反复发作,两肺哮鸣音明显,予临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针能好转,但总体病情未好转。 9月14日,患者精神软,呼吸略促,腹胀腹痛略好转,大便未解,无恶心呕吐,无诉头痛。查体:口唇不紫绀,两肺可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肠鸣血常规:白细胞 19.1*10^9/L,中性粒细胞% 89.8%,淋巴细胞% 8.2%,中性粒细胞# 17.10*10^9/L, 血红蛋白 102.0g/L,血小板 319*10^9/L,C-反应蛋白 91.1mg/L;血沉 45mm/h;血气:酸碱度 7.341,氧分压 136.0mmHg,离子钾 3.3mmol/L,离子钙 0.90mmol/L,葡萄糖 6.90mmol/L,氧饱和度 99.4%,碳氧血红蛋白 1.9%; 患方自动要求出院,放弃治疗,予签字出院。出院后患者自服药如入院前,病情明显好转,4月后随访,病情稳定,生活自理。 病情特点总结 1.老年女性,有慢喘支20余年。有长期服强的松片史。 2.纵隔及两侧肺门肿大淋巴结并融合、钙化。 3.中上腹部偏左较大团块状影,与胃大弯、横结肠关系密切,边缘不甚不规则,部分呈圆形改变,小网膜囊区可见大片软组织密度影 4.休克病史。 讨论 淋巴结钙化可出现于各种良恶性疾病,如结节病,结核,肉芽肿性疾病,病灶内钙化是干酪坏死组织之钙盐沉积,其形态通常呈点状或层状,此种影像表现强烈提示良性病变可能。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也可发生钙化,据报道卵巢癌[1.5],和肺癌[2.3] 结肠癌[6.7],治疗后前列腺癌,睾丸癌,霍奇金淋巴瘤,甲状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