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激素调节21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 考纲要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构建调节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常以图解形式出现,血糖调节是命题热点,如各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激素、调节方式等。 一、血糖平衡及调节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平衡 考点1 血糖平衡及调节 名称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分泌器官 胰岛B细胞 胰岛A细胞 肾上腺 作用部位 肝脏、肌肉等 肝脏 肝脏 作用方向 增加血糖去路、 减少血糖来源 增加血糖来源 增加血糖来源 作用结果 降低血糖 升高血糖 升高血糖 联系 ①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②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肝糖原分解 3.与血糖平衡有关的三种激素 4.血糖平衡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b途径; 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4.血糖平衡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e途径; ③胰岛素,即d途径。 5.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二、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5.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 A.图中A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浓度 B.图中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调 C.图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 D.图中所示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例2???下图为某健康的学生血糖变化情况,他在13时前仅吃了早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A 一、体温调节 1.热量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1)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3.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考点2 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1)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 (2)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寒冷时 5.体温调节的机制 (2)炎热时 二、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 1.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2. 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 (1)水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①产生:下丘脑产生。 ②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③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3)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3.水盐平衡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4)调节模型 例4???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 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C 1.生命活动调节模型 2.分析解读 (1)联系水平衡调节: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题型2 概念模型类——生命活动调节通用模型的分析和解读 1.生命活动调节模型 2.分析解读 (2)联系反射弧结构: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