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二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ppt

发布:2017-05-29约2.94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1:1970年,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以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那么,如何实现人—鼠细胞的融合,动物细胞融合后还有什么用途呢? 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 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互相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两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 目的: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原理: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骨髓瘤细胞的缺陷性 HAT培养基 第二次筛选 目的:筛选出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方法:限稀释克隆细胞的方法,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到多孔细胞培养板上,使培养板的每孔中只有一个细胞,通过培养使细胞增殖,然后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每孔上清液中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型。上清液中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培养孔即为阳性孔,阳性孔中的细胞还不能保证是来自单个细胞,继续进行有限稀释,一般重复3、4次,直至确定每孔中细胞为单克隆细胞。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5.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 ) ①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 * *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植物细胞A 植物细胞B 去掉细胞壁 去掉细胞壁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原生质体融合 杂合的原生质体 再生出细胞壁 杂种细胞 细胞分裂 分化发育 愈伤组织 杂种植株 温故知新: 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一、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 动物细胞融合(cell fusion)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和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物质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融合过程: 诱导融合的方法? 诱导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法: 生物法: 灭活的病毒 电激等 聚乙二醇(PEG) 为什么灭活的病毒能作诱导剂? 3.融合过程: P52生物技术资料卡 植物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动物细胞融合 植物体细胞杂交 比较项目 主要用途 诱导方法 使用的酶 融合前处理 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纤维素酶、果胶酶 胰蛋白酶 物理方法 (离心、振荡、电激) 化学方法(PEG) 物理、化学方法 灭活的病毒 获得杂种植株 制备单克隆抗体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4.意义: 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种间、属间、科间、动植物之间)成为可能。 5.应用: 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思考 ? 1. 抗体由何种细胞产生?如何产生? 2.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与抗原作用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哪里? 3. 用传统的方法如何获得抗体? 思考 ? 1. 抗体由何种细胞产生?如何产生? 2.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与抗原作用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哪里? 3. 用传统的方法如何获得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抗体的传统生产方法 从血清中分离抗体 该法制备抗体的特点: 产量低、纯度低,且抗体的特异性差、灵敏度低。 多种效应B细胞 动物体内 多种抗体 抗原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单个细胞克隆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利用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 利用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 利用细胞融合的技术将两种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 设计方案: 1、过程 注射抗原 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筛选 杂交瘤细胞 细胞培养 筛选,继续培养 足够数量的、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群 体外培养 注射到小鼠腹腔 单克隆抗体 骨髓瘤细胞 免疫小鼠 单克隆抗体 筛选 克隆、筛选 体内培养 体外培养 B淋巴细胞 (选择培养基) (抗体检测) 细胞融合 杂交细胞 1、(只考虑两两融合)融合细胞几种类型? 2、本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目的分别是什 么?第1次筛选要淘汰哪些细胞? 3、杂交瘤细胞有何特点? 4、本过程利用的哪些技术? 思考以下问题: 2、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1)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应用 准确、高效、简易、快速 (如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