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习课件 专题之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11张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专题一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 固体溶解,溶液呈___色 ⑤向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中滴入过量的该样品 有_________ ④取样,滴到石灰石(或其他碳酸盐)上 有_________ ③取样,滴到铁(或其他活泼金属)上 pH______7 ②取样,滴到pH试纸上 溶液变____色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不能用酚酞) 酸或酸性 (H+) 现象 检验方法 离子 1.常见离子的检验与鉴别 红 小于 气泡生成 气泡生成 蓝 基本思路:“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产生_______ ③取样,滴入硫酸铜(或其他盐)溶液 pH______7 ②取样,滴到pH试纸上 溶液变_____或____色 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或无色酚酞 (2)碱或碱性(OH-) 现象 检验方法 离子 蓝 红 大于 蓝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先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硝酸 硫酸根离子(SO42-)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4)氯离子 (Cl-) 能闻到________ ____________ 固体加碱(熟石灰)研磨或固体与碱共热 (6)铵根离子(NH4+) 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 先加______,再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 (5)碳酸根离子 (CO32-) 现象 检验方法 离子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浑浊 刺激性气味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2.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化肥的鉴别。 ①看:呈白色的是____肥和____肥;呈灰色的是____肥;常温下呈液态的是_______。 ②闻:有氨味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加水溶解:溶解性不好的一般为______肥;能溶于水的是______肥和______肥;溶解时吸热的是________肥。 ④加碱:与熟石灰研磨或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有氨味的是______肥。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水 氨水 碳酸氢铵 磷 氮 钾 磷 氮 钾 铵态氮 铵态氮 (2)羊毛、蚕丝与棉花、化纤的鉴别。 取样,灼烧(或燃烧),有_________的气味的是羊毛、蚕丝,无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棉花、化纤。 烧焦羽毛 3.常见相互干扰物质的检验顺序 (1)检验溶液中同时含有Na2CO3、NaOH:应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NaOH(因Na2CO3 溶液呈碱性,对NaOH的检验有干扰) 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 酚酞溶液(或硫酸铜等) (2)检验溶液中同时有Na2CO3、Na2SO4、NaCl:应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再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SO4;最后加入___________,检验 NaCl。 稀硝酸 硝酸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4.物质检验和鉴别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2)不能向待检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应取少量试样进行检验。如被检物质是固体,而检验又需要以溶液进行时,应先取少量样品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进行检验。 (3)检验物质时,先描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不能把要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 (4)对几种待检物质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都要另取新溶液,避免已加试剂的干扰。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物理方法 (1)过滤法(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分离)。应用: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分离。如粗盐提纯,即除去氯化钠(可溶)中泥沙(不可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溶解 过滤 蒸发 (2)结晶法。应用: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①蒸发结晶。如海水中存在少量的氯化镁等杂质,可通过__________提取氯化钠。②降温结晶。应用: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较大。如硝酸钾溶液中存在少量的氯化钠,可用________提纯硝酸钾。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