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各种电池中,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含汞、含银和含镉的电池。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患者手脚麻木、运动失灵,甚至呈疯癫状态。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就是患者长期食用用含镉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患者的胃和肾等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全身疼痛难忍。 课堂练习 * * 新课导入 1908年 1969年 雕像的变化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类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人类 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雨。 酸雨中所含的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和硝酸。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1.酸雨的成因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 酸雨能毒害作物根系,导致作物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能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2.酸雨的危害 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和石油,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3.酸雨的预防 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 酸雨的危害 酸雨使雕像腐蚀 酸雨 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pH为4的溶液,模拟酸雨。 2.两组生长情况相同的幼苗,每组5棵,分别标明为甲组和乙组,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 3.甲组每天喷洒配制好的酸雨溶液,乙组同时喷洒相同量的清水。 4.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步骤 模拟探究 1.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 2.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酸雨可以造成跨地域、跨国界的危害。 提示 二、含汞、镉、银等重金属的固体废弃物(如电池)和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影响 汞的无机化合物毒性很强,其有机化合物容易进入生物组织,且有很高的蓄积作用,毒性更强。 镉可以通过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进入农作物,最终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并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富集。镉的毒性也很大。 1.汞和镉的危害 1955~1972年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当地居民用含镉的废水灌溉稻田,使土壤中的含镉量明显增高,患者食用含镉量高的大米和饮用含镉量高的河水中毒,导致胃和肾受损,全身疼痛难忍。 2.由汞和镉等重金属引起的疾病 水俣病 1956年日本水俣镇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患者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甚至疯癫。 痛痛病 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对其他重金属污染源,也严加防范和治理。 3.控制汞、镉等重金属的危害 废旧电池对土壤的危害 废电池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年上升,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三、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1.温室效应 积雪融化 冰川融化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氮氧化物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破坏是指臭氧层变薄、臭氧层中的臭氧变稀。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课堂小结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含汞、镉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影响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预防 汞和镉的危害 由汞和镉等重金属引起的疾病 控制汞、镉等重金属的危害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