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案一】课题2溶解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2溶解度
课前预习学案
【知识回顾】
(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 的 物,叫做溶液。溶液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溶液 ,食盐水 ,澄清石灰水 , 稀硫酸 ,医用酒精 ,碘酒 , 稀盐酸 。
3、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活动小组需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做实验。怎样使硝酸钾固体较快的溶于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并说明理由。
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4、在一定 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饱和溶液通过 、 、____________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 、 方法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物质)
6、溶质从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得过程叫做结晶。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母液,它通常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结晶过程可以看出,结晶有两种方法即 结晶和 结晶。
7、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又可把溶液粗略地分为 和 。
[来源:学。科。网Z。X。X。K]g KNO3,搅拌 再加入5g KNO3,搅拌 加热 高温时再加入5g KNO3,搅拌 冷却 现象 结论 在常温下,向装有20 ml水得烧杯中加入5g Ca(OH)2 ,搅拌后静置,观察。
结论:在一定 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饱和溶液就是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很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比较稀的溶液;
饱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会变成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往20g水中放入一些蔗糖,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蔗糖剩余,这时的蔗糖溶液是饱和溶液。[来源:学科网]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晶体析出
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2、t℃时,有甲、乙两份饱和蔗糖溶液分别是50g和100g,各蒸发掉5g水后,仍回到t℃,两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分别是ag、bg,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A.2a=b B.ba C.a=b D.ab
3、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4.(2012年浙江衢州)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5、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 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