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应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NT-ProBNP在心脏疾病(心衰)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BNP/NT-proBNP分子结构及生理特性 NT-proBNP与BNP的区别 NT-proBNP检测的影响因素 NT-proBNP在心衰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应用 BNP/NT-proBNP的分子结构及生理学特性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又名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钠尿肽家族成员之一,(A、C、D等),是含有特异性环状结构的32肽 1988年日本学者最先从猪脑中发现,因此也叫脑钠肽。后来发现其主要来源是心室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fragment of proBNP,NT—proBNP) 生理学特性 BNP的作用包括利尿、利钠、扩张 血管 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 统 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及交 感神经的过度反应,参与调节血压、血容 节及盐平衡 NT-proBNP与BNP的差异 NT-proBNP与BNP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但NT-proBNP在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对早期/轻度心脏功能不全的检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更高的检验价值 NT-proBNP是目前管理心衰疾病的最佳生化指标;尤其在心衰的鉴别诊断、危险评级、预后判断和治疗监测上有重大意义 BNP/NTproBNP合成的调控? 内源性调控? 心肌细胞的牵拉是调控BNP/NTproBNP合成、释放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心动过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作用于血管的多肽(内皮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都可以成为独立于血液动力学效应外的因素参与BNP/NTproBNP合成的调控 外源性调控? 主要是药物治疗对BNP/NTproBNP浓度的影响。在对处于心衰失代偿期的病人进行排钠利尿的治疗时,BNP/NTproBNP浓度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也急剧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BNP/NTproBNP浓度下降 影响因素 性别 年龄 肥胖 肾功能障碍 血钠 药物 其它(心内压升高 房颤 冠心病 瓣膜病) 运动 、血流动力学、甲亢、贫血 心力衰竭诊断的挑战 NT-ProBNP在心衰中的应用 NT-proBNP:在普通人区中的筛查 NT-proBNP的诊断价值---PRIDE 研究与ICON研究 NT-proBNP在预后评估和治疗检测or指导治疗中的作用 表1. 在健康个体中根据年龄与性别分类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程度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的联系 NT-proBNP有望作为一种工具在普通人群中筛查一系列有意义的潜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以及一些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衰,可能还有中风和心肌梗死 在迄今为止的比较研究中,NT-proBNP至少与BNP一样有效,并在一些研究和亚组中其在人群中的筛查能力还优于BNP 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非心脏源性的变异。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能优化阈值和更好地划定不适于应用NT-proBNP筛查的人群 没有充分证据显示对状况良好的患者需常规检测NT-ProBNP进行评估,但随着从NT-proBNP升高的结果中得到的信息使该检测更明确,其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所有患者的ROC分析 NT-proBNP排除心衰界点值 ICON研究:NT-proBNP优化心衰的诊断流程 ICON研究结论 NT-proBNP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衰的诊断/排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年龄划分的NT-proBNP诊断和排除心衰的节点值450/900/1800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NT-ProBNP对心衰患者的预 后 评 估 2008年NT-proBNP国际专家共识 在由任何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患者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是包括死亡在内的不良预后的强大预测因素。在急性不稳定性HF患者中,大约5000ng/L的NT-proBNP截定值能有力提示短期预后不良,对于1年的危险分层评估,发作时NT-proBNP值大约为1000ng/L是最优截定点。对于那些NT-proBNP值升高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值可能比发作时检测值更有价值。虽然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伴或不伴HF的预后有很强的预后判断价值,加用其它临床变量后还可加强对风险的判别能力。应用多种标志物策略,包括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或急性HF进行评估的前景乐观。事实上,当与传统标志物,如肾功能不全,贫血,心肌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