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课件11.画杨桃【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因为老师和父亲虽然都是在教“我”怎样画画,但他们的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要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能受益! 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uì)使我一生受用。 拓展: 你想对那些嘲笑“我”的同学说些什么? 我想对那些嘲笑“我”的同学说:当别人和你们的看法不一致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 核心问题: 做事和看问题都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老师和父亲的话阐明的同一个道理是什么? 1.父亲教“我”画画时给了“我”怎样的叮嘱? 父亲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串珠问题: 2.同学们和老师看到“我”的画后是什么态度? 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都嘲笑“我”画得像个五角星。老师在“我”的位置上观察了杨桃,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3.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什么?大家的态度怎样? 老师让那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4.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话讲了哪几层意思? 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 画杨桃 父亲的教导: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过程 实事求是 多角度看问题 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一生受用 “我”认真作画 同学们:嘲笑 老师:耐心教导 课文结构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 课文主旨 苹果里的五角星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推荐阅读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xī)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xún)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mèi)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弟子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 国学诵读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杨桃】 学名五敛(liǎn)子,因其横切面呈五角星形,故在国外又称“星梨”。我国古代就有医书记载杨桃“主治风热,生津止渴”。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我要有感情地读课文,还想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 默读课文,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后会想到什么。 参考答案:我会想到 (1)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2)我们做事或者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去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课文里有些句子意思深刻,我想抄下来。比如,“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点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父亲的话和第十八自然段中老师说的一段话都是含义深刻的话。父亲的话可以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理解。理解老师说的话要反复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后,可以抄写下来。 一、拼一拼,写一写。 dīng zhǔ shú xi shěn shì bàn shǎng yán sù jiào huì 叮 嘱 半 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