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程方案.ppt

发布:2017-01-05约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练习题 练习题 练习题 结束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区地处黄河中游地区。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农业区,西北部为农牧交错地区。从东南至西北,本区的自然环境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三、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灾害类型: 水土流失、干旱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一)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二)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真面目(三)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约有3/4的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2、主要原因: 最根本因素: 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 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1、从地形、气候、土壤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环境原因。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及中下游地区有何影响? 3、有人说,治理黄河水患的关键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活动探究 四、四川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本区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 为滇中高原的一部分,多高原、深谷和盆地。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灾害类型: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云南滇西地区洪涝泥石流灾害 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地区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本区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不但规模大,而且活动频繁,曾多次堵断江河,引发次生洪灾。 四川省、重庆市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 四川汶川大地震 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2、主要原因: 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1、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简要叙述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环境。 2、阅读P73页材料,回答问题。 举实例说明为什么上述五类地区的减灾工作要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活动探究 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下图中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有 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  。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    风,C地的风向为      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台风(热带气旋) B 台风中心(或台风眼) 偏北 偏南 利: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 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 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题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是。                                                                               (2)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 ,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 。 (3)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我们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 。 该地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山区遇大雨或暴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便整体下滑或随洪水下泄,形成滑坡、泥石流;另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加剧了这些灾害的爆发。 云贵高原 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 *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四川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