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2015年高中地理 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环境特点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选修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二)
【学习目标】 1.能列举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的灾害类型。2.学会分析我国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一、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黄土高原区地处①____________地区,本区东部、南部为我国中部重要的②________区,西北部为③________交错地区。从东南向西北,自然环境由④__________地区向⑤____________地区递变。过渡地带⑥____________的气候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层与本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2.本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为⑦________、⑧____________。由于黄土⑨__________,大部分地方植被稀少,加之暴雨较多,冲刷强烈,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水土流失引起的⑩________是本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本区位于?____________的东南边缘,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__________、?________和盆地。本区降水?________,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降雨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模大,活动频繁。
2.本区地震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处我国的?____________带和eq \o(○,\s\up1(21))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3.四川地震的特点:一是eq \o(○,\s\up1(22))____________。主要地震区位于eq \o(○,\s\up1(23))________以西;二是eq \o(○,\s\up1(24))__________,eq \o(○,\s\up1(25))____________;三是eq \o(○,\s\up1(26))__________,eq \o(○,\s\up1(27))__________。四川的地震以eq \o(○,\s\up1(28))________地震为主,与活动断层密切相关。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B.植被覆盖率低
C.破坏植被、不合理耕作(轮荒)、不合理开矿
D.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2.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考查点2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3.下列有关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②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 ③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多山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4~6题。
4.该图中心所在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是( )
A.红壤 B.黑土 C.紫色土 D.黄壤
5.图示区域应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地震 B.洪涝、泥石流
C.台风、滑坡 D.寒潮、风暴潮
6.该地区最具发展前途的能源是( )
A.石油和天然气 B.风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方法技巧练
方法 表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方法技巧
影响因素
特点
影响
自然因素
降水
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水
土
流
失
地形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土壤
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因素
营造宫殿、
过度樵采、
毁林开荒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破坏林草物种
开矿
开挖露
天煤矿
破坏植被,形成新物源
河道滩
地开矿
泥沙入河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读下图,回答4~6题。
4.关于坡面与侵蚀强度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