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木中地理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案1 湘教版选修5.doc

发布:2018-02-27约2.9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1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一) 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列举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的灾害类型。2.学会分析我国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和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主要灾害的成因。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与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灾害类型 多发区 干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涝 ②                   滑坡、泥石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雨 川西山地 水土流失 ④                   沙漠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温冷害 东北平原、青藏高原 2.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1)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是世界上⑥______________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⑦____________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3)我国是一个⑧________气候典型的国家。 (4)我国境内的⑨____________地带,是世界地震、火山带的重要分布区。 (5)我国人口⑩____________很不均衡,?____________的地区差异也很明显。 二、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1.黄淮海平原主要发生的自然灾害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本区深受季风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 000毫米。由于春、夏两季降水较少,故有“十年九旱”之说;降水以?________为主,有较多的洼地,?________灾害极易发生。 2.黄淮海平原的?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地震带正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3.黄淮海平原农作物?____________较多,沿海地带有?________灾害等。 三、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1.东南沿海主要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台风等自然灾害。该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灾害,损失十分严重。 2.本区既是全国受________影响最强、最频繁的地区,也是全国____________频率最高和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本区处于__________地震带,其中________省最为严重,________、________两省次之。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地处世界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灾害多发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考查点2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2.与华北平原气象灾害多发不相关的因素是(  ) A.水热条件不稳定 B.地处沙源地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考查点3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3.下图所示风暴潮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 方法技巧练 方法 列表法记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极其严重,其影响因素是(  ) A.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 B.多山的地形,气候复杂 C.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季风环流 方法技巧  地理 位置 位于过渡地带的地区,常有自然灾害发生;靠近台风源地的地区多台风灾害 气候 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多暴雨、洪涝、干旱灾害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多洪涝灾害;山区坡度陡峻,多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 地质 地震灾害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及其附近地区 人类 活动 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破坏地表形态,会加剧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社会 经济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一旦发生灾害,损失严重 1.诱发我国自然灾害的环境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北方的冻害、寒潮的产生与当地的气候有关;青藏高原的高寒与当地的地势有关。除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人为因素。例如:沿海地区的海水倒灌,华北地区的土壤沙化、盐碱化等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此可见,地球上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都同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有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2.略。(P68~69) 1.略。 2.黄淮海平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干旱、洪涝和地震,除此之外,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多,沿海地带有台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