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残疾康复教程方案.ppt

发布:2017-01-06约1.78万字共1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本章内容的目的要求 掌握常用的残疾分类法。 掌握残损、残疾、残障的概念以及ICIDH的基本框架。 掌握各种残疾的定义。 熟悉我国的残疾分类与各种残疾的分级。 熟悉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 了解残疾预防、社区康复、家庭康复。 了解听力残疾与视力残疾的相关康复知识。 概 述 残疾预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残疾预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残疾预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本章内容提示: 第一节 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 第二节 我国的残疾分类与标准 第三节 残疾评定与康复目标、对策 第四节 社区康复 第五节 家庭康复 第一节 残疾预防的内容与对策 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 二、主要致残原因 三、残疾预防的对策和措施 一、残疾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分类 提起残疾,人们常常会与盲、聋、肢体残疾等生理功能有缺陷的人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残疾是指人体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况有缺陷而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一)国际残疾分类 1.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 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ICIDH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制定并提出《国际残疾分类》第1版(ICIDH-1),是一种对疾病所造成的健康结果进行分类的体系。 ICIDH根据疾病对个体生存主要能力的影响,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 即其基本框架由三部分组成 : 残损(Impairment) 残疾(Disabilities) 残障(Handicaps) 个体赖以生存的主要能力有:①对周围环境做出辨时、辨向、辨人(定向识别能力);②个人生活自理;③行动(步行、利用轮椅及交通工具);④家务活动、娱乐活动;⑤社会活动;⑥劳动或就业,做到经济自立。 (1) 残损: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主要包括①智力残损;②其他心理残损;③语言残损;④听力残损;⑤视力残损;⑥内脏(心肺、消化、生殖器官)残损;⑦骨胳(姿势、体格、运动)残损;⑧畸形; ⑨多种综合的残损。 如老年抑郁症,中耳炎,脑卒中发生等。 (2)残疾:现改称活动受限,是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主要包括①行为残疾;②语言交流残疾;③运动残疾;④生活自理残疾;⑤身体姿势和活动的残疾;⑥技能活动残疾;⑦环境适应残疾;⑧特殊技能残疾;⑨ 其他活动方面的残疾。 如:精神病残疾和智力残疾等,盲聋哑的出现,偏瘫,老年精神病等。 (3)残障:现改称为参与限制,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主要包括①定向识别(时、地、人)障碍;②身体自主残障(生活不能自理);③行动残障;④就业残障;⑤社交活动残障;⑥经济自立残障;⑦其他残障。 如:痴呆、严重精神病患者,全瘫等。 ICIDH模式 疾病 病损 残疾 残障 (内在环境)(外向性)(客观性) (社会性) 不仅注重残疾,而且注重残疾的转归、结果。 以残疾为出发点,从不同的层次来剖析残疾状况及其结果,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的一个进步。 2.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 在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一致签署协议,认可《国际残疾分类》第2版(ICIDH-2),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文简称为《国际功能分类》(ICF)。 (二)我国使用的残疾分类法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按照五类残疾分类,即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1995年修订成为六类残疾标准。本分类主要根据残疾部位,立足于我国国情设计,暂未包括内脏残疾。 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 有六类残疾:具体的标准后面分述。 1、听力残疾 2、视力残疾 3、言语残疾 4、智力残疾 5、肢体残疾 6、精神残疾 二、主要致残原因: (按残疾发生、发展过程分类) 1.先天性的致残原因 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近亲结婚生育的先天性致残 (2)先天性遗传和与遗传有关病症致残: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耳聋、呆小病、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等。 (3)孕期母亲的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