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残疾学.ppt

发布:2017-05-17约8.26千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残疾学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定义 1.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和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失能和残障,是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2.残疾人:是指组成人体的解剖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缺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3.残疾学 是研究残疾的发生原因、流行、表现特点、发展规律、后果及评定、康复与预防的医学学科 二、致残的原因 1.疾病 (1)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结核、流行性脑脊髓炎、沙眼、麻风病等 (2)孕期疾病:如风疹、宫内感染、妊娠毒血症等 (3)慢性病和老年病:如心脑血管疾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脊柱和骨关节疾病、肿瘤等 致残的原因 2.营养不良 全世界的残疾人中约有1亿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致残原因 3.先天性发育缺陷 如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智力发育迟缓、精神病、先天畸形、先天性聋哑等 致残的原因 4.意外事故 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产伤、战伤、自然灾害等、致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等 5.物理、化学因素 如噪音、烧伤、药物及酒精中毒等 6.社会、心理因素 可致精神病 第二节残疾分类 一、国际残疾分类 WHO于1980年制定的“国际残疾分类标准”的英文缩写为ICIDH,是按照残疾的性质和程度及影响将残疾分为残损、残疾和残障三类 ICIDH 1980 残损 残损:是指疾病或外伤引起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异常或丧失,对独立生活、学习或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个人生活仍能自理,属于组织器官水平的功能障碍,为病理形态缺陷 残疾 残疾(失能):是指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缺损较严重,造成身体和精神与智力活动明显障碍,有着自理生活和就业能力的减弱或丧失,以致独立生活困难,属于个体水平的能力障碍,为整体能力的缺乏或受限。 残障 残障:指形态功能缺陷和个体能力障碍程度严重,使患者不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影响到学习、工作和社会,从而限制了在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社会职能的发挥,属社会水平的障碍,为病损和失能的社会功能障碍 疾病模式 ICIDH模式 疾病 病损 残疾 残障 内在环境 外向性 客观性 社会性 二、IC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一)ICF模式图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 )于2001年5月22日被第五十四届世界卫生大会签属在国际上使用 1994-2001 7年 61个国家参与 27种语言 38次全国性会议 7次国际性会议 3500例病例研究 ICIDH新模式图——ICF (2001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 健康状况(障碍或疾病) 代替了“残疾”的术语,扩展其分类的范围以允许去描述积极的经历 为临床提供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来描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状况 可以对广泛的有关健康的信息进行编码(如诊断、功能和残疾状态,等),运用标准化的通用语言使全世界不同学科和领域能够相互进行交流 第一部分 功能和残疾 (二)ICF相关概念 身体功能和结构及损伤 身体功能: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如意识功能、定向功能、记忆功能、血压功能、肌肉力量功能及不随意运动反应功能等 身体结构:身体珠解剖部位,如器官、肢体及其组成成份,如皮质叶、脑干、小脑及脊髓等 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出现的问题,如显著的变异或缺失 活动和参与/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 活动:由个体执行一项任务或行动,如看、听、阅读、移乘、步行等 参与:投入到一种生活情景中 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参与局限性: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 环境因素 构成了人们生活和指导人们生活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环境。 这些因素对个体而言是外在的,它对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的活动表现、活动能力以及身体功能与结构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如个人消费用的用品或物质 、直系亲属家庭 、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的服务、体制和政策等 (三)ICF的成分 (四)ICF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