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CACM 1318.3-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基层医生版).docx

发布:2025-04-07约9.7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8

20

T/CACM1318.3—2019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疾病,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成为其他疾病的诱发因素,因而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中医药传承的特殊性及中医药治疗的个体化等特点,使得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面难以出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其临床疗效应当是肯定的。T/CACM的本部分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在充分讨论并结合现有诊疗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面形成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以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循证医学的建议,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更好地服务临床与社会。

21

T/CACM1318.3—2019

消化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

第3部分:胃食管反流病

(基层医生版)

1范围

T/CACM1318的本部分规定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特征、治疗、并发症预防、预防调摄。

本部分适用于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基层执业医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

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该病分为反流性食

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以及反流高敏(hypersensitiveesophagus,HE)四种类型(参考罗马IV标

准)。非糜烂性反流病是指存在反流相关的不适症状,但内镜下未见Barrett食管及食管黏膜破损。

3.2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

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

3.3

巴雷特食管Barrett’sesophagus;RE

食管远端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反流高敏是因生理性酸反流敏感及食管酸暴露正常而无黏膜损伤。

4流行病学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是世界常见疾病,全球不同地区患病率亦不同。GERD发病率在北美为18.1%~27.8%,欧洲为8.8%~25.9%,南美为23.0%,中东部为8.7%~33.1%,澳大利亚为11.6%,均高于东亚

的2.5%~7.8%。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和饮食结构的改变,GER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北京和上海两地问卷调查发现,以烧心、反流、反食的程度与频率作为标准,北京GERD的患病

22

T/CACM1318.3—2019

率为10.19%,上海为7.76%,两地总的患病率为5.77%;广东省社区人群GERD患病率为2.3%;西安为16.98%。新近完成的一项基于症状的GERD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群每周烧心、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1.83%和4.23%,烧心和(或)反流总发生率为5.16%。根据西方国家的资料,GERD患者中NERD占50%~70%。我国北京、上海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NERD约占GERD的67%。有资料显示40岁和≥60岁人群是NERD的高危人群,其生活质量均较健康人群明显下降,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一些慢性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更差。同时,有研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异常通常使患者症状加重,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GERD已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给社会及家庭亦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5诊断

5.1辨证要点

本病的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胆脾肺关系密切,以正虚为本,以脾胃虚损为主,邪实为标,以气郁、食滞、痰凝为主。本病总的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水湿不化,聚为痰浊,上渍于肺,导致肺失肃降,同时肝胆气机不畅,郁而发热,横逆犯胃为其重要病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北京)》确定了该病的辨证分型依据,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六个证型进行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