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题2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含解析.doc
PAGE
11-
课题2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缘由: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最干脆也是最主要的缘由。
2.表现: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城市手工业、农村家庭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买办商人出现。
3.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商品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近代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头)
1.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主要实践:
类别
时间
旗号
活动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前期
“自强”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等
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
“求富”
兴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
19世纪70年头中期至80年头中期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培育人才
19世纪60—90年头
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培育军事、翻译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结果:1895年,中日甲午斗争的失败,标记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正确相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的性质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产品由清政府安排给军队运用,带有深厚的封建性,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2)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是获得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是以利润、市场、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1)时间、地点:19世纪六七十年头,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
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缘由。
①甲午斗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建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为挽救民族危机,很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谕令各省办厂。
(2)代表企业: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德生、荣宗敬创办的保兴面粉厂等。
近代民族工业
(1)“近代”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指运用“机器”进行生产。
(2)“民族工业”强调“民族性”,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而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3)近代民族工业: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探究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及相识
1.自然经济解体的缘由
材料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英镑
思维交互: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改变的缘由。
提示: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呈现下降趋势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较大关系。
2.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材料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接连,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思维交互: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刚好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提示:自然经济渐渐解体;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改变。
多角度相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
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近代化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历程而演化,是被迫和苦痛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经济结构
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沟通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备选要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1.含义: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别,即“纺”与“织”分别,“耕”与“织”分别;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2.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缘由主要是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快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成熟的结果,因此在其解体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1)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供应了市场和劳动力等条件。
【名家评史】
材料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诞生产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