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一轮历史总复习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 易错点: 1、?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2、?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6、?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7、?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8、?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复习时应对此辩证地看待,培养自己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误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点拔: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这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但它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外国资本,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主义比重较大,本国资本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且畸形发展。 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2、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高考说明】: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考点分解】: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前: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 外商企业建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解体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前提条件) 2、解体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造成“纺”“织”分离;洋布输入,造成“织”“耕”分离。 ②农业生产商品化。 3、解体影响: ①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瓦解。 ②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三、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背景: 内忧外患,开明官员主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