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测试题含答案解析(原卷版).docx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测试题含答案解析(原卷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粮食酿酒
D.胆矾研碎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胆矾研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硫粉
答案:C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A选项,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操作错误;B选项,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C选项,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操作错误;D选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答案:C
解析: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如氧气可用于呼吸和支持燃烧,氮气可用于化工原料等,A正确;大自然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B正确;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不是按质量计算,C错误;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D正确。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质子数。
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
B.碳酸钠:NaCO?
C.氯化铝:AlCl?
D.氢氧化钙:CaOH
答案:C
解析: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A错误;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CO?,B错误;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C正确;氢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a(OH)?,D错误。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A、C错误;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D正确。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O=2H?↑+O?↑
B.4P+5O?$\stackrel{点燃}{=\!=\!=}$2P?O?
C.Zn+HCl=ZnCl?+H?↑
D.2KMnO?$\stackrel{\triangle}{=\!=\!=}$K?MnO?+MnO?+O?
答案:B
解析:A选项,水分解需要通电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O$\stackrel{通电}{=\!=\!=}$2H?↑+O?↑,A错误;B选项,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C选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H?↑,C错误;D选项,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stackrel{\triangle}{=\!=\!=}$K?MnO?+MnO?+O?↑,D错误。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用作燃料
D.金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