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络欣通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络欣通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的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颗粒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脑络欣通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a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欣通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关键词】 脑络欣通颗粒; 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证; 中医证候
doi:10.14033/j.cnki.cfmr.2017.7.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133-03
缺血性中风又被称为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狭窄,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的一系列缺血缺氧症状,导致患者出现脑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等[1]。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2周内,该时期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中医学在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本文根据中医证候标准,选择30例气虚血瘀证患者,进行脑络欣通颗粒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中风及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5岁,平均(56.23±1.06)岁。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脑络欣通颗粒治疗),每组30例。?勺榛颊吣炅洹⑿员稹⒉∏榈纫话闱榭霰冉喜钜煳尥臣蒲б庖澹?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选择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生产)口服治疗,2粒/次,3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络欣通颗粒治疗,组方为当归15 g、黄芪30 g、红花6 g、天麻15 g、川芎10 g、三七10 g、蜈蚣10 g,由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提供,用法为10 g/次,开水冲服,3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神经功能根据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根据Bathel指数进行评价,60分以上表示生活能够自理,41~60分表示不能自理[2]。中医证候根据国家中医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Ba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a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络欣通是著名中医学者王乐教授提出的,理论基础是脑与气血之间的关系[4]。脑络欣通的组方中,黄芪为君,具有补脾胃元气、促血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