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程走班制教学思考.ppt

发布:2018-12-21约5.13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   地理 历史       物理 21   地理   政治     物理 21   地理     生物   物理 22   地理 历史     化学   22     历史 政治     物理 24   地理   政治   化学   32   地理     生物 化学   38     历史   生物 化学   40       政治 生物 化学   44     历史 政治   化学   47     历史     化学 物理 47       政治   化学 物理 74         生物 化学 物理 81   地理       化学 物理 2017届高一学生预选情况(5.19): 10   地理   政治 生物     11     历史   生物   物理 11       政治 生物   物理 12   地理 历史   生物     13     历史 政治 生物     14 技术         化学 物理 16   地理 历史 政治       2017届高一学生预选情况(5.19): 0 技术 地理   政治       0 技术   历史 政治       1 技术 地理     生物     1 技术   历史   生物     1 技术     政治 生物     2 技术 地理 历史         2 技术 地理       化学   3 技术   历史     化学   3 技术     政治   化学   3 技术   历史       物理 3 技术       生物   物理 4 技术       生物 化学   5 技术 地理         物理 5 技术     政治     物理 2017届高一学生预选情况(5.19): 新政策 新理论 新课题 * 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 选课与课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湖州中学 蒋际明 一. 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 二. “7选3”选考课程教学的探索 三. 走班教学的管理与评价的实践 四. 高考新政带来的教学变革的思考 一. 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06年新课程改革 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和学分制 核心理念: 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 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2012年全面推进深化课程改革 开发开设四类选修课程: 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 2014年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高考总成绩 为3+“7选3”,不分文理;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志愿。 没有“选择”的教育,不讲“个性”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训练”,而不是真正的教育。 ——钟启泉 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促进科学选才,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 方红峰: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即高中教育普及和大学教育大众化后,高中教育不应该定位在“甄别人才”上,而是要转向“人人成才”,应当从“齐步走”转向“共同而有个性”,应当从“把一个班当一个人教”转向“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观念的真正转变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因此,“选课走班”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主持人:“选课走班”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性的实践,应该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实施这一变革的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解决之道应该在哪里? 《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4日6版 “私塾制”与农业社会相适应 “班级授课制”与工业社会相适应 “选课走班教学”与信息社会相适应 教学组织方式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是“扬长式”的教育 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观念转变一: 启迪智慧 健全人格 满足功利 观念转变二: 观念转变三: 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 树立:学校的产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 改革重点 确实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建立具有学校自身特色,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体系。 学生问卷调查 教师申报 学校审批 编写课程纲要 编制《课程方案》《选课手册》 学生网上选课 编班调整 排定课表 走班开课 学分管理 课程评价 总结提高 选修课程的管理程序 课程的逻辑结构 校情分析 学校定位与办学目标 课程架构 顶层设计 省厅课改方案课程结构要求: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必修课程每周≤8门,每门课的周课时数≤4节; 选修课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