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基础文体写作序列讲义.ppt

发布:2017-02-10约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单元 基础文体写作序列 “融情于理”,就是在议论之中,渗入饱满的情感,使议论文情理并具,更富感染力和说服力;“说理形象”,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使说理更形象、更具体,从而使其更具逻辑性,升华文章所展示出的思想境界。“融情于理,说理形象”更适合于在议论性散文中使用。 议论文写作——融情于理,说理形象 要达到“融情于理,说理形象”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情于理,情真理直;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融情于理”的基点还在于“理”。只有“理”直,才能服人。而服人,是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在议论文写作中,要做到“理”直,就要确保文章的立意准确,积极向上。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追求“情”真,也就是要确保议论文中材料的真实,情感的真挚。否则,文章虽然“理”直,但是却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如同嚼蜡,那么文章也就很难打动人、说服人。 2.巧用修辞,活用句式;忌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要增强议论文的情感力量,就要注意巧用修辞,活用句式,以达到调动读者情感,增添文章意蕴,增强说理效果的目的。当然,活用句式、巧用修辞必须有真情投入,为说理服务,否则就会致使文章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反而成了累赘。 3.物化表达,由虚及实;忌就事论事,抽象难解。 为增强议论性文章的形象性,我们可以借用具体的事例或物象,把抽象的概念定义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达到化“虚”(逻辑推理)为“实”(具体的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如果一味地就事论事,逻辑推理,就会使自己的文章抽象难懂。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原则,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信守我们的原则。对此,你有何认识? 请你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能够在议论中融入恰当的情感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原文呈现】 信守我们的原则 ①山,若遇上春风,则换上嫩绿的新装;若沐浴夏雨,就变成葱郁的模样;若披上冬雪,就着上了素裹的银装。山在变,山亦不变,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沉稳。 ②水,跌入山谷就变成了小溪流,路遇悬崖就成了一帘如烟的瀑布,奔腾到了入海口,就欢快地融入了海洋。水在变,水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灵动。 ③人,在他乡是一个游子,在官场是一个宦海中人,在田间是一介布衣。人在变,其实人又未变,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我们信守的原则,心中那永恒的信念! ④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虽屡遭排挤,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毅然抱起石头跃入了汨罗江保持自己的清白。这样的历史人物,诸如李白、杜甫、文天祥、鲁迅等人,虽历经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因此,保留一身正气在人间。 ⑤时代在变,他们那一颗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却未曾有丝毫的改变。 ⑥在《庄子》中有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尾生所抱的桥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 ⑦也许尾生完全可以做出另外一种选择。但他还是放弃了生命,选择了坚守——坚守不变的原则! ⑧变的是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境遇,不变的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忠心;变的是苏子于一蓑烟雨中的竹杖芒鞋,不变的是“莫听穿林打叶声”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变的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心境,不变的是一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报国之心。 ⑨改变一种风格,坚守一个原则! 【升格点拨】 1.原文前三段通过写山、水的“变”与“不变”和人的“变”与“不变”形成类比,揭示观点;并且运用排比句式,既彰显了文采,又增强了语势,起笔不凡。但在类比后缺少了对观点的必要阐释,没有“理”的支撑,因此使说理缺乏说服力,也就使情感显得空洞;升格文第(4)段则在前面排比和类比的基础上添加了必要的议论,明确了作者的观点。 2.原文第④段列举事例,与文章观点相符,但与前文语言风格不一致,缺乏感染力。升格文第(5)段则运用了排比、设问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渲染了情感,使说理更有感染力。 3.原文第⑤段客观说理,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升格文第(6)段则加上一个感叹句,融情于理,使说理更具感染力。 4.原文第⑥⑦两段文字列举尾生的例子虽然符合题意,但叙述冗长;升格文第(7)(8)两段则承接上文风格,继续用排比充实例证,使语言情理并茂。 5.原文第⑧段列举韩愈、苏轼、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