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1+847盖板涵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K51+847钢筋砼盖板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2、施工图纸。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041/TF50-2011)。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2004)。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
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5)。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1、《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部分)。
14、施工现场勘察资料、施工路段地质、水文情况,施工道路情况等。
15、本公司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拟用于本合同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情况。
16、业主要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17、工程所在地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及规定。
二、工程概况
由我部所承建的K51+847盖板涵,涵洞轴线与路中线法向夹角为30度。净跨径为2.50m,涵长为28.3m,基础采用C30砼,台身采用C25砼,盖板采用C30钢筋砼,要求基底容许承载力[σ0]≥0.2MPa。
主要工程数量:
a.C30砼基础:116.60 m3;
b.C25砼台身:174.10 m3;
c.C30砼台帽:25.45m3;
d.C30砼盖板:15.06m3;
e.盖板钢筋:4.25t;
f. C25砼八字墙墙身:82.05m3;
g. C25砼八字墙基础:33.00m3;
h.基底换填三七灰土:390m3。
三、施工工期及施工准备
1、施工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总工期为 天。
2、施工场地准备
该涵洞砼采用集中拌合,拌合场设在K52+000 路基左侧。该段路基内施工便道已拉通。
3、人员、设备准备
施工有关人员已经按要求全部到位,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机具设备已全部到位且已调试完备。
主要人员一览表
编号 姓名 职务 备 注 陆书印 工程部长 工程师 黄国佑 质检工程师 高 工 谢军峰 测量工程师 工程师 刘红艳 检测工程师 高 工 胡小勇 环保工程师 高 工 王磊 专职安全员 助 工
施工班组安排:
工种 模板班 钢筋班 砼班 养生 勤杂、保安 队务管理 合计 人数 8 10 10 2 3 2 35
主要机械、设备及仪器:
序号 名称规格 数量(单位) 序号 名称规格 数量(单位) 1 砼搅拌机 1台 9 钢管 10T 2 发电机组 1台 10 砼罐车 2台 3 钢筋切割机 1台 11 全站仪 1台 4 弯筋机 1台 12 水准仪 1台 5 电焊机 1台 6 平板钢模板 200m2 7 插入式振动棒 4台 8 试验仪器 1套 4、材料及试验准备
施工中各种材料已按要求进行了试验检测,无不合格材料;施工中所需各种配合比已完成,各种材料已按要求堆放至拌和场,材料数量可满足施工要求。
5、测量放样准备
已测出该盖板通道地面标高及实地放出各施工点位置。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施工方案
根据涵洞所处地理位置,结合我部现有设备,基础土方采用机械开挖结合人工修整的施工方法,砼采用拌合场集中拌和,水泥罐车运送。所有砼外露部分均采用钢模板;基础、墙身采用现浇砼,盖板采用预制.
2、施工方法
测量放样→基础开挖、修整到设计标高→灰土换填→基础垫层→制安钢筋、装模浇筑基础部分→台身制安钢筋、装模、浇筑→涵底铺砌→一预制盖板安装→装模、浇筑八字翼墙→台背回填。
(1)基坑开挖
根据该涵洞的地质情况,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的方法进行施工。机械开挖至离基底10cm~20cm后再用人工修整至设计标高,基坑两侧加宽50cm以便装拆模板和支撑,并根据土质、地下水位等,予以放坡或支护加固。如基坑内有水,必须在基槽内挖排水沟、集水井进行临时排水,保证基底干燥。基底凡松动的石块一律用风镐或铁撬清除,局部坑洼以砼填平。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触探和标高检测,待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基底换填三七灰土施工
1、下承层施工:因基底为含水率较高的粉质粘土,故下承层及基底施工完毕后,无须碾压,验收即可。如土过湿,为防止换填过程中基底出现“橡皮土”现象,可适当晾晒1~2天。2、施工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每隔20m钉出中线和边线桩,并在桩上标注出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