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doc

发布:2017-04-17约4.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内容 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学区中心校 宁志鹏 为便于教师更好地驾驭使用教材,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较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育理念,我对粤科版精心打造的九年级化学溶液一章从三大方面(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来解读课标、剖析教材并浅谈建议。 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是开发使用教材,从而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依据。本章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主要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水与常见的溶液”;其中部分内容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具体涉及到本章的课标要求是:①认识溶解的现象;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③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④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⑤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⑥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⑦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⑧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⑨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⑩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剖析教材 我分别从本章“教材地位作用、教材编写特点、编写意图与体例、教材知识体系、教学重难点”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无论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或科学实验中,人们都离不开溶液。溶液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前面六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物质的溶液,为本章全面系统的学习溶液的知识打下了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既定性地明确了物质溶解的有关概念和特点,又定量地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知识,而且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好准备;也为学习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以及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分类中的“二、分散系及其分类”奠定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⑴本章知识在课程标准中主要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水与常见的溶液”范畴。 ⑵内容安排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章共四节,整章以溶液为主线,前三节中,第一节溶解与乳化是对溶液的初步定性认识,通过学生对溶液特征的宏观认识以及溶液形成过程的微观认识等感性认识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等科学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第二节物质溶解的量是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首先以观察活动的形式展开对物质溶解的限度的探究,建立起对饱和溶液的较科学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量的标准,形成溶解度的概念。第三节溶液浓稀的表示主要围绕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一主线进行学习,从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到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再到通过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体现对溶液定量的具体运用。整个一节内容的安排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四节结晶现象是在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基础上,来学习两种结晶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和蒸发结晶法。这样安排教材具有逻辑性,学生温故能知新。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⑶本章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溶液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在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如医疗上用的药品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家庭生活中使用的酒、食醋、糖水、盐水等都是水溶液。除正文外,在“知识视窗”、“检查站”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⑷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 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勤动手、善动脑,教材安排了8个观察活动、2个学生实验活动、5个讨论与交流。教材留有较多的空白,供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后填写。 ⑸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教材中“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在学生实验活动中完成的,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3、教材编写意图与编排体例 教材编写意图决定教材编排体例;反过来教材编排体例体现出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编写意图与编排体例是一石双鸟的辩证统一体。粤科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溶液”的每一节内容编排体例板块一般包括:①标题②要点提示③你知道吗④正文⑤讨论与交流⑥长话短说⑦观察活动⑧学生实验探究⑨操作指引⑩调查活动?实践活动?知识视窗?检查站?习题等。下面我通过列表来说明编排体例的版块及其这样编写的意图。 编排体例版块编排意图标题使学生明确本节将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要点提示使学生更具体的明确本节为达到课标要求,要完成的学习重点内容 你知道吗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激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正文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叙述、解说,以便通过学生阅读,能培养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