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3中图版选修6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ppt

发布:2017-07-13约6.46千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到2100年,因气温升高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达到9-88cm(在1990年的基础上)SAR: 13-94 cm 到2100年,全球气温可能上升的幅度为 1.4-5.8oC (在1990年的基础上)。 SAR: 1-3.5oC 有关21世纪气候变化的预测 预测中国年均气温( 2050s) 2050年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未来变暖的范围和强度增加。温度增加幅度由南向北增大。西北地区温度上升明显。 可能的影响 健康 天气原因的死亡现象 传染病 森林 群落结构 地理分布 健康和生产力 水资源 水量 水质 用水竞争 海岸带 沿岸侵蚀 沿岸土地淹没 沿岸城乡保护的成本 自然生态区 物种和栖息地的丧失 农业 作物产量 灌溉用水的需求变化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化的影响 已经造成的影响——冰川退缩 年 1970年 2000年 高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十分敏感 一些冰川出现减少或退缩现象 乞里马扎罗山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2020 1900 5 10 15 冰川面积(平方公里) 已经造成的影响——冰川退缩 1994 1986 1980 1973 1962 小冰期后期以来的变化 1962年以来连续退缩情况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 断开 已经造成的影响——湖泊水位下降与面积萎缩 湖水位(米) 湖水位(米) 1960 1970 1980 1990 4000 4500 5000 湖面积(平方公里) 年 下降约12米 缩小670多平方公里 青海湖近百年(上图)和近六百年(下图)水位变化的重建曲线 环境污染 高考试题展示(07山东文综选修模块试题)  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有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被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但库区上游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物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图例 支流 城镇 库区 大坝 奉节 巫山 巴东 秭归 A B (1)图23中,某支流上A、B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B处。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污水排放,下游受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危害三峡工程安全;影响旅游景观;阻碍航运。 (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情境分析、信息处理 思维操练、能力为先 四、有关活动的建议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本节教科书共设计了3个活动,对第1、2个活动建议如下: 活动1—1 区别水污染的类型 活动目标:理解水污染的三种类型,并能根据事实材料加以判断 活动建议:建议教师补充三类水污染的概念,特点等学习资料,供学生活动时分析讨论。 活动1—2 初步认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活动目标:能表述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了解该现象形成的原因;认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带来的危害,增强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建议:根据教科书阅读材料,教师再补充一些当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资料,并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可与活动1—3整合在一起开展。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本节教科书共设计了5个活动,对第1、3、5个活动建议如下: 活动2—1 讨论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活动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源的类型,增强环境危机意识。 活动建议:教师可收集大气污染的图片,结合教科书展开活动。 活动2—2 建议自己搜集内容,学生进行汇报。 活动2—3 分析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影响 活动目标:提高图像信息的处理能力;巩固、加深对温室效应形成机制的理解,认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国际协作意识。 活动建议:结合必修中“近百年全球变暖”案例,根据“温室效应形成示意图”开展活动。 活动2—4 建议学生讨论 活动2—5 辩证分析国内“小车热”的利弊,结合学生身边生活的某些感受。 活动目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明确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境责任感。 活动建议:课外收集我国“小车热”的背景资料,供上课活动时分析讨论。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本节教科书共设计了3个活动,对第1、2个活动建议如下: 活动3—1 警惕“洋垃圾” 活动目标:感悟“洋垃圾”的危害,培养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能力,体会可持续发展中“公平性理念”的重要性。 活动建议:多渠道收集固体废弃物越境转移污染的典型案例,供课堂讨论分析之用。 活动3—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