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适用於重度障碍者的 个别化重要技能模式简介.pdf

发布:2017-09-28约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適用於重度障礙者的 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簡介 黃光明 台南縣歸仁國中校長 重度障礙者的教育 ,相較於其他類的 式以為:所有的孩子不管其年齡或障礙的 特殊教育,起步較晚,阻力較大,而且爭 情況,都必須依循與非身心障礙兒童相同 議性的問題也較多,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在 的發展順序(林寶貴,民 72) ,其好處是易 正式立法之後,重度障礙者才有機會正正 於為重度障礙兒童設定課程目標,其缺點 當當的接受免費的國民教育(邱上真 ,民 在於所選擇目標可能並非其生活環境所切 82) 。而在其接受教育的過程中 ,由於涵蓋 合實用者,並且以這種模式所學會的技 的對象相當廣泛,而且其身心特質的殊異 能,既無法讓學生為成人生活作準備,也 性亦大,其教育需求非常不同於一般正常 無法促使學生在往後獲得更多相同技能, 學生,甚至也不同於輕度障礙者,然而重 另外,課程安排缺乏個別化。而所謂的功 度或多重障礙兒童只要給予適當的教導, 能性技能模式,則根據兒童本身及其在適 也有學習的能力(Haring & McCormick , 應環境時技能上的獨特需求,來選定其學 1990 ;Heward & Orlansky ,1992 ) ,已成為 習目標(何東墀,民 75) ,其好處即是強調 普遍的共識。 培養兒童獨立生活的功能,並且課程內容 長期以來,有關重度身心障礙者的學 十分個別化,其缺點為課程編製需仰賴教 習潛能以應該「如何教」「教什麼」「何處 育人員或復健人員具高度的能力、動機。 教」的研究一直是課程專家關注的焦點。 另外 ,教學活動的實施可能須於校外實 一九六○年代應用行為分析學派強調藉由 施,行政需作有效配合,換言之「發展性 行為控制達到學生目標行為逐步養成,是 模式」與「功能性技能模式」利弊互見, 講究 「如何教」;一九七○年代起 「終極功 然而皆非適用於重度障礙者的最佳課程編 能標準」(criterion of ultimate functioning)理念 製模式。 興起,轉而重視一般日常生活技能教學, 直至一九八一年Dr. Steven Savage 及 因此課程討論重點由「如何教」轉為「教 TRG(Training &Resource Group)發展設計 什麼」;一九八○年代 「零拒絕」理念提出 一套個別化系統化的社區綜合性課程與教 後,課程重視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課 學模式,稱之為「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 程焦點再由 「教什麼」推向 「何處教」(吳 (The Individualized Critical Skills Model) , 惠櫻,民90) 。 Holowach 指出本模式由於重視在「何處教」 傳統在課程的編製上,有採「發展性 的論點,故能滿足重度障礙者由學校順利 模式」(The Developmental Model ) 與「功 轉銜至家庭與社區中獨立生活,並且能提 能性技能模式」(The Functional Skills 供現階段適齡生活或未來生活有立即性品 Model ) (何華國,民88) 。而其中發展性模 質的改善與提升,因此能避免發展性模式 32 台東特教 92 年 6 月 第 17 期 第 32-35 頁 與功能性技能模式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