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讲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 治众如治寡 ——组织管理思想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孙子·势篇》 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与少,道理只有一个,就是靠“分数”,即按一定的管理层级和幅度建立组织机构。他极其重视组织的日常训练,强调组织的纪律,“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指以仁义之心去教化,相当于现在的企业文化;“武”指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比较硬性的东西。文武兼具也就是德治和法治兼具。 孙武还指出,领导者要“静以幽,正以治”,在谋虑上,镇静而深透;在作风上,公正严明而有法度。要“修道而保法”,即“软管理”和“硬管理”,两手都要硬;要“知兵”“爱兵”但不能“骄兵”。 (六)、法家的管理思想 强调组织、指挥和协调,即要达到目标必须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并正确地运用组织力量,同时组织的运行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和法制保证,而这些又都要求管理者有效的指挥和协调 其次强调对人的激励,主张用“赏”满足组织成员的欲望,激励成员的士气,但要把握赏罚的度即 法治天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 法家的先驱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有长期政治管理的实践经验,其思想就是从政管理的设想,是已经或计划在国政中实施的东西。和老子、孔子不同,他们的思想是典型的管理思想。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 在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治国实践中,法家思想举足轻重。所以,古代中国管理又被称作“外儒内法”。 (1) 事异备变——韩非子的变革管理思想 韩非管理思想的根本点是事异备变,实事求是。 韩非说:“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古今的习俗风气不一样,管理措施也就不一样。 当然,韩非也提出“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要不要革新,归根结蒂要看,旧有的管理是不是还可行,切不切合现在的实际。而韩非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对他当时所处的社会与尧禹治天下的社会作了对比,进而发现他所处的社会,百姓之间起了争夺,剩余产品的出现促使了人群的分化,仁义的管理已经不适用了,只有以法治国才能使国家稳定、富强。 (2) 乱世重典——务法不务德的管理路线 韩非说:“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这是他分析当时社会 状况而得的结论。韩非主张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所以他非常重视制度的作用,而不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法理而不重视人情。他只相信制度与法。 (3)治吏不治民 ——韩非子的分级管理体制 韩非主张建立分级管理、逐级监督、形名参同的管理体制。韩非倾向于建立中央集权,国君是国家的最高负责人,这是相对于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现象提出的,是历史的进步。 治吏不治民是高层管理的重点。 7.商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不要将货币滞压在手,要加速商品和货币的周转 首先要对行情进行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决策 决策后要迅速行动,不失时机 供过于求时以低价购入,而供不应求时以高价售出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 顺“道”,(“守常”、“守则”、“循轨”)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这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我国素有“求贤若渴”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 ★ 人和,“和能兴邦”、“和气兴财”,我国历来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三要素; ★ 守信,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孔子对弟子注重“四教:文、行、忠、信”。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 ★ 利器,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说”成为中国兴邦立业的重要管理思想内容; ★ 求实,办事从实际出发,这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 对策,运筹帷幄、统筹谋划。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 ★ 节俭,提倡开源节流,节俭是致富的要素; ★?法治,法治优于人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 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管理活动对管理理论进行检验。 经验管理思想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