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最后”一词的感受导入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3、感知内容,理清叙事线索。
三、教学过程
目标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学指导一:
结合资料和课下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自学检测练一:
都德,法国作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1873年他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反映普法战争时期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绪。《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最后一课》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目标二: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示段序,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为研习课文内容扫除障碍。初步体会文章的内容。
1.给加点字注音。????宛( wǎn ??)转??????? 懊( ào ?)悔???????
诧( chà ???)异??????? 祈祷(? qí??)(?dǎo ??) ????哽咽( gěng ?)(yè?)?郝叟?( hǎo ?)(sǒu ???)
惩( chéng)罚???? 钥匙( yào )(shi??)??
踱( duó ????)来踱去 字帖(ti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宛转:歌声悠扬动听。
诧异:觉得奇怪 。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祈祷: 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
目标三:感知内容,理清故事线索
自学指导三:
这篇小说,通过最后一堂法文课,深刻地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诵读课文,明确小说的主人公和线索,?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资料参考——小说
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学检测练三:
1、请说出小说的主人公和线索?。???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小说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
(交代人物和事件就行了,力求简明)
?3 理清故事情节,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6段)序幕。????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部分:(97-10段)开端。?? 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部分:(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将手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部分:(24-29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的情景——下课。?3 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要点归纳——线索
概念:
它能将文章零散的材料贯穿成一个统一而紧密的 整体,找到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同类词语,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以实物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件为线索。
4、以时间为线索。
5、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