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课、托物寄情.ppt

发布:2017-05-23约5.98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晚帖》 清 朱耷 哭之 笑之 题 跋 那么,八大山人画中的物象有什么特点?看了这两幅画以后同学们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元初著名水利家,擅画人物,尤长画马。此图画肥瘦不同的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马,垂首而立,疲惫不堪。作品以对比手法讽谕那些“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赞颂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廉洁者。画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用笔劲健,设色清雅。 《二马图》(中国画 绢本)( 元) 任仁发 骏骨图(中国画) (南宋 )龚开 现藏于大阪博物馆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骏骨图(中国画) (南宋 )龚开 现藏于大阪博物馆 两种风格马的对比 徐悲鸿解放后期的作品 一洗万古凡马空 《奔马》 徐悲鸿(现代)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 通过构图的形式、所呈现的动态试着分析作品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流艺术家画派创始人。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奔马》上海)2012春季拍卖会“以580万起拍,竞争相当激烈,很快突破了2000万大关,最终以2300万的价格成交,场内响起掌声。拍,尺寸为78.8×47.5cm 约3.4平尺 小结(一) 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之一 创作的形象一般比较传统、委婉 追求了人格的完美,完善表达作者的思想 大多数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消极 遗民艺术家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尤其在外族人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尤为明显。可以发现在这两个朝代,文人从音乐、美术方面有诸多的作品出现,艺术形式上表达人格的高尚和对当时的社会的厌倦和忧愁。他们的作品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我们看到上面的作品基本都体现了,自由、放松、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 三、静物的人格化 刚刚我们欣赏了中国画家们的作品,那么国外的画家们又是通过对什么样的物体进行了描写,从而向我们展示其内心情感的呢? 我们以梵高《艺术家的卧室》为例,来分析、交流一下…… 讨论问题: 1、它描绘了什么场景? 2、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 3、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梵高的卧室》 梵高 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 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幅自然风景画, 与之相连的另一面墙上挂着两排画:下面一排是一张模糊难辨的肖像和一张风景画, 上面一排是两张肖像。窗户的另一旁一对带有性色彩的人物, 另一幅自画像和一位无法辨认的年轻女子的画像。这两者合在一起, 则可以说是处在装饰得很宁静的空间里的一对现代人物。 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凡·高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他顽强孤僻的个性。 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了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 紧张、焦虑 顽强、孤僻 四、我们也来“托物寄情” 创造的人格化 一首歌,一幅画,一棵树,一段文……都是我们自身成长的见证,也是勾起我们回忆的“导火索”。 通过特色形象,展现画家的个人情感,以获得影响和共鸣。 作品的特点: 一、画面上的形象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不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 《到前线去》的题材、内容典型地反映了30年代初左翼美术青年在救亡运动中的思想风貌,其构图、造型和刀法,也充分表现出作者粗犷朴厚、简洁流畅的个人风格以及麦绥莱勒等外来艺术的综合影响。 《到前线去》 胡一川 ●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作品为木刻黑白版画,造型简洁粗犷,有强烈的力量感与感染力。 要产生社会良好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这种情感有何社会意义?性质特点是怎样?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强烈爱国情感。  二、新授 ②赋予物象特定的情感——《怒吼吧,中国》 李桦(1907~1995),广东人,中国现代版画家,曾受鲁迅的教诲。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木刻为武器,从事抗敌宣传活动。 《到前线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