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课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配套教学设计(1).docx

发布:2024-10-01约4.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配套教学设计(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小学语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小学五年级二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学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本中的文章为例,分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即时指导。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案例分析:讲解课本中的文章,分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4.现场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即时指导。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布置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字数不限。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审美鉴赏素养: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文章,让学生学会欣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2.逻辑思维素养: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总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表达能力素养:通过现场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解决办法: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文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两种写作手法,并进行现场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2.难点:如何将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解决办法: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借鉴。同时,教师提供现场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3.难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解决办法:通过分析课本中的文章,让学生学会欣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总结写作手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难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解决办法:通过现场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水平。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案例研究法,以课本中的文章为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3.利用多媒体教学,如PPT、视频等,展示课本中的文章及相关写作实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手法。

4.进行现场写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教师即时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采用反馈与评价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今天,我们将探讨一种更为深刻的写作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能够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志向。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阅读第三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第二环节: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并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中的作者是如何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2.这种写作手法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请各组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够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志向。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实例,进一步了解这种写作手法。”

第三环节:实例欣赏与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实例,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些实例是如何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2.作者通过这种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请同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