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薪酬与福利.ppt

发布:2017-05-17约5.69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确定薪酬结构 以市场薪酬结构线为指导 市场薪酬调查与工作评价的矛盾:(1)由于供求关系,使得某些工作的工资内部与外部不一致;(2)与企业战略有关。在有些企业中如百事可乐、保健品业等,市场营销功能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可能会使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高于市场水平。 建立薪金政策 确定如何给员工付薪,考虑其战略计划。在原定薪酬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薪酬调查结果,确定薪酬结构线。各等级间差距既考虑市场因素,也考虑本公司的传统;既体现激励又不能在员工中掀起轩然大波 。 确定薪酬水平 建立薪金比率 工资比率太低,带来招聘和流动问题;过高,企业无支付能力。 按市场比率支付薪金。若公司付不起市场价,则通常把薪金与生产率或利润结合在一起来吸引员工,员工有可能获得更多收益。 建立薪金范围 规定一个薪金等级内的所有工作的最高和最低薪金比率。一般把市场薪金比率确定在薪金范围的中点,上下延伸。一般薪金等级越高幅度越大。 工资结构示意图 薪酬调整 为什么要进行年度工资调整 (1)员工需求变化 (2)生活费用变化 (3)企业效益变化 (4)竞争策略变化 (5)人才供需变化 (6)激励机制变化 薪酬衡量 (1)薪酬平均率=实际平均薪酬/薪酬幅度的中间数 (2)增薪幅度=本年度的平均薪酬水平-上一年度的薪酬水平 薪酬调整策略 领导策略、相同策略、跟随策略 薪酬调整依据 市场工资率、当地生活费用、企业承受力、政府工资指导线 薪酬调整技术 定额法、定率法、定额+定率法、区别对象的定额+定率法 5. 几种主要的薪资制度 (1) 技术等级工资制 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程度、精确程度和工作责任大小等划分技术等级,按等级规定工资标准。适用于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种,为员工提高技能水平提供金钱的刺激。 (2) 职务等级工资制 侧重于职务的性质、责任大小、工作环境等,适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与经营领域明确、职务内容相对稳定、职务本身标准化的企业。 (3) 岗位技能工资制 主要由技能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部分组成。既重职务、岗位的因素,又重个人能力的因素,这种工资制度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用。 (4) 结构工资制 由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工龄工资、津贴等构成。 (5) 薪点工资制 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用点数和点值来确定员工的工资。各岗位的点数由岗位评价得出,点值与公司和部门的实际业绩挂钩,通过量化考核确定员工实际劳动报酬。这种工资制度正成为我国企业薪酬改革所采用的新的薪酬制度。 (6) 保密工资制 对员工的工资实行保密的一种工资制度,在一些民营企业盛行。 几类特殊人员的薪酬模式 (1) 研发人员的薪酬设计 要看企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公司战略 (2) 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 从外部市场价格和工作业绩两方面来确定。 (3) 经营管理人员的薪酬设计 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激励型薪酬模式 6. 员工福利 员工福利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补偿性、均等性、补充性、集体性 作用: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满足员工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增加职业安全感,增强员工的忠诚感。 福利的构成 经济性福利 非经济性福利 各类保险 福利制度的设计 发展趋势:选择性福利政策,个人帐户总额,选择福利项目 7.人工成本的控制 人工成本构成 (1)工资总额,构成人工成本的主体 (2)福利总额 (3)保险总额 (4)教育经费 (5)劳动保险费用 (6)医疗费用 (7)住房费用 (8)其他费用 人工成本衡量指标 (1)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员工总数 (2)人工成本比重=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总成本总额 (3)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附加值总额 (4)人工成本费率=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 人工成本控制 (1)薪酬冻结 (2)延缓提薪 (3)灵活用工形式 (4)扩大职位的工作范围 (5)改进招聘渠道 (6)提高福利质量,改善员工感觉 (7)培训要有针对性 (8)改进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 (9)降低辅助岗位人数 第七章 薪酬与福利 1.薪酬的概念与作用 2.影响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3.薪酬体系及其适用性 4.薪酬设计的程序 5.几种主要的薪资制度 6.员工福利 7.人工成本的控制 1.薪酬的概念与作用 薪酬构成 薪酬分为经济性薪酬(也称为外在薪酬,extrinsic compensation)与非经济性薪酬(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