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docx

发布:2017-05-16约3.1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一、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通常只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和应收、应付等往来账款业务在账户中登记,而对实物的收付业务一般不作登记。缺点:①账户的记录是不完整的②账户记录没有相互平衡的概念③既难以获得全面、完整的信息,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④简单却不够严密复式记账法: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便于用试算平衡的原理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优点:①复式记账比单式记账更完整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全貌。②复式记账是对每一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从而在两个方面的账户之间形成了一种数字上的对应平衡关系,如果记账发生错误,这种平衡将被打破,因此可以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这一点也是单式记账所不具备的。复式记账原理(重点)理论知识: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过程,只有把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无一遗漏地进行记录,才能完整地反映出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貌,为经营管理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核算资料。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无非就是涉及资金的增加和减少两个方面,并且是一项资金在量上的增加和减少,总是与另一项资金在量上的减少或增加相伴而生。这样就要求会计在记账的时候,必须把各项经济业务所涉及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和结果都记录下来,从而完整、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复式记账方法恰恰就是适应了资金运动这一规律性的客观情况,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资金在量上的增减变化,通过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账户的记录予以全面反映。可见,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复式记账的原理一是复式记账之所以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是依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二是每一笔经济业务在账户中登记以后,都能使会计等式形成新的平衡关系。任何会计期间内,全部经济业务的记录结果,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复式记账的科学性①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数据记录,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②可以利用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已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与否。抛砖引玉故事引入:圣诞节羊羊村招聘会现场,慢羊羊村长说:“新的一年到了,我要招聘一个会计给我算算账,使我们羊村的管理科学又合理。”大家都争抢着要做会计。慢羊羊村长就说:“我现在花100元钱买了些青青草怎么记账呀?”目的:创设意境,开始根据自己喜欢的人物进入人物角色学习探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的热情。探索研究回答汇总(可以放在网站的交互式问答区)追问:12月25日,卖掉青草蛋糕150个,每个售价1.3元;12月26日,买入青青草120公斤,每公斤0.65元;12月27日,卖掉青草蛋糕123个,每个售价1.32元 ;12月28日,买入青青草457公斤,每公斤0.63元。请问:如何记账?如果只是用脑子或者本子简单记录,该怎么做?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汇报(交互式问答区),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提出新问题:如果业务很多你的记忆跟得上吗?你的本子能及时知道我需要的数字吗?设计意图:通过例子否定学生不合理的记账,让他们自主探索合理科学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扩散,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内容:研究复式记账法原理,总结复式记账法的优点例1 (教学)2009年12月25日,慢羊羊花100元钱买了些青青草。㈠找涉及账户 库存现金和原材料㈡看属于哪类资产类㈢定记账思路根据会计平衡公式的基本原理,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㈣总结优缺点1、可以全面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 2、可以利用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的关系,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例2 (学生自己做)2009年12月25日,卖掉青草蛋糕150个,每个售价1.3元,收到款项。三、借贷记账法(重难点)1、借贷记账法定义 以“借”(Dr)、“贷”(Cr)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特点①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③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④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3、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增加额-本期贷方减少额;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增加额-本期借方减少额;收入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费用类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若有余额,必为借方余额;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