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讲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5.明清时期
(1)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以 徽商 和晋商为代表的“商帮”。;(2)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如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2.特点
朝贡 贸易占有重要地位,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封建社会: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并存。
(1)三种制度的弊端:由于封建时代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地主便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从而造成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加剧社会矛盾,同时影响国家赋役收入。
(2)历代统治者抑制土地兼并。
①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②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 均田制 ;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③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目的
(1)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
3.表现
(1)战国时期: 商鞅 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影响
(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重视农业生产和保护小农经济,有利于农业发展,确保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封建政权和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同时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打击了富商势力,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
(2)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根源。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典例 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元朝的交通状况。北宋以来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我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内河航运情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材料中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参考答案】 B;考点二;考点二;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自(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1)观点一:同意。
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
理由: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商品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高度发达;对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答出其中四点即可);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考点二;【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知识。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角度回答社会经济条件;从发展速度、分布状况和发展程度等回答特点。第(2)问,首先要明确观点,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的史实加以论证即可。
【参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