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六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发布:2025-03-26约4.9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夯实基础

一、选择题

1.(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乞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商品经济格外富强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C.官府无法掌握商业 D.韩国和郑国曾经结盟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掌握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材料中“桓公与商人……世有盟誓……我无强贾,毋或乞夺”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2.庄季裕《鸡肋编》载:“朱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商业城镇渐渐兴起 D.消灭了地域性商帮

解析:依据“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可知这些地区渐渐进展成为商业城镇,故C项正确。

答案:C

3.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

A.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

C.抑商政策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

解析: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这体现了坊市结构的变化,故选B项;A项是在宋代;C、D两项错在“加强”。

答案:B

4.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

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

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

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进展

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肯定进展

答案:D

5.宋朝时期,富强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歌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进展的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

解析:A项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进展,故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当时商品交易行为,不是商品经济富强的表现,错误;C项反映了当时城市打破时间限制,正确;D项是当时农村经济进展的景象,错误。

答案:C

6.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头消灭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邻居侵街现象严峻,“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如同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商品经济的进展冲击着城市治理制度

C.中国古代城市治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

D.豪强地主势力的进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解析:题干叙述了宋代“侵街现象”的屡屡发生及屡禁不止,也就是商业的进展冲击着市坊制度,对城市的基本治理制度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

答案:B

7.明万历《同安府志·物产》记载,福建同安县“往时市肆绸缎纱罗绝少,今则苏缎、潞绸、杭货、福机行世,无所不有者”。由此可知,当时()

A.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B.同安县是福建商贸中心

C.福建丝织业进展快

D.棉纺织业开头走向衰落

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的福建同安县市场上布满苏杭等外地的绸缎,这说明当时商品长途贩运发达,商品可以运销各地,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解;棉纺织业开头走向衰落是在鸦片战斗后,与材料不符,D项排解。

答案:A

8.汉文帝时期,晁错提出了“入粟拜爵”的政策,即“以粟为赏罚”“入粟县官,得以拜,得以免罪”。这一政策()

A.增加了政府收入 B.改革了选官制度

C.打击了商人特权 D.加强了中心集权

解析:“入粟县官”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故A项正确;“得以免罪”不能说明改革了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入粟拜爵”并不是针对商人,故C项错误;题目不涉及加强中心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A

9.下表是摘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进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

论述

《后汉书》

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汉书·元帝纪》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进展不平衡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