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含解析):第16课时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必.doc
第16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留意的是,发生了
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宋代商业有了较大进展,毁灭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项是交子的铜版图,故选B项。A项是宋代金属币,历代都有金属币,因此无法体现“商业革命”,C、D两项排解。
答案B
2.(2021·江苏宿迁调研)右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
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
①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加②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③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④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①②④正确。③不能体现。
答案C
3.(2021·江苏南京模拟)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诗中反映出当时 ()。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商帮毁灭在明清,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是在北宋,故①③错误。
答案B
4.(2021·江苏扬州中学质检)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
纳税就可以处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
A.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停止
C.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宋仁宗年间”,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学问,北宋的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经济职能越来越强。
答案A
5.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
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进展
B.江南手工业进展日益快速
C.棉纺织业进展超过丝织业
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进展
解析从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进展。
答案D
6.(2021·怀化模拟)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
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
①为了平安和便利,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③为了节省成本和猎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确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说的是:北方生产棉花,南方擅长纺织,所以②可以;明朝时已毁灭资本主义萌芽,所以③也可以;①不对,当时没有轮船;④也不正确,当时明朝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故选C项。
答案C
7.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进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拓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
答案D
8.(原创题)《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
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景,统治者应当实行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中心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务农者少,而经商者、游手好闲者居多,面对此状况,统治者应当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选B。
答案B
9.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
结合时代特征推断,最有可能毁灭的结果是 ()。
A.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爱好并效仿
B.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C.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
D.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恳求
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B
10.(2021·长沙模拟)下面是我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