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小资料:延迟满足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等人——延迟满足实验 将一个4岁的学前儿童带到一个房间,房间的座位上有孩子们吃的东西,比如一盒巧克力。然后,研究者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房间一会儿,在回来前,幼儿可以吃掉那盒巧克力;但是,如果她没有打开那盒巧克力的话,幼儿可以得到两盒巧克力糖。 结果发现,部分幼儿立即吃掉了那盒巧克力,但又一部分幼儿能耐心地等待,甚至还想出各种方法控制自己的注意。 20年后的追踪研究表明,那些能耐心等待的幼儿毕业后在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等方面优于其他儿童。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 亲子关系主要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的关系。主要包括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一种抚育关系,一种教养关系。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具有平等、互惠的特点。 (三)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 性别角色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也就是“男人就应该像个男人,女人就应该像个女人,不论是在服装,还是在行为举止方面都是如此。 (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 (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东西的行为,如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起事端。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却在儿童身上经常发生的行为。 三、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社会性发展更是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一)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培养身心健全的人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重视社会性教育这一主题,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二)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人的一生的社会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这是由于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在此阶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开始逐渐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 第二节 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亲子关系 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早期的亲子关系(依恋)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的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容易跟其他人建立比较好的人际关系; 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这种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一)依恋的发展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的关系。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1.民主型 家长的做法:父母对孩子是慈祥的、诚恳的,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合理的要求,将控制、引导性的训练与积极鼓励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儿童的特点: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较好。 2.专制型 家长的做法: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慈祥、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 儿童的特点:这类家庭中培养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 家长的做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