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x
第八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内容提要第一节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自我的发展第三节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第四节同伴关系的发展第五节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
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A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识别能力情绪推理能力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和掌握B第一节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01.3岁:识别“快乐”的情绪02.3-4岁:识别“伤心”或“生气”等消极情绪03.4-5岁:识别“恐惧”情绪04.小学中期:识别“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情绪推理能力发展的因素:亲子关系能认同孩子的情感反应并明确地教孩子多种情绪;与母亲有更好的依恋关系父母与幼儿经常交流情感体验与同伴的互动关系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
最小化规则:与真正的感受相比,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减弱。01最大化规则:指积极情绪的表达在强度上增强。02面具规则:用中立的表情来表达不置可否的情绪。03替代规则:指个体被期望用一种很不同的情绪代替另一种情绪。04情绪表达规则
二、道德情感的萌芽移情能力的发展移情:是指儿童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感情的能力。
1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4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晚期后才逐渐成熟的。3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移情能力的发展阶段
内疚:是个体因自己的行为危害了别人,或违反了道德规则而产生的良心上的反省,是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14岁幼儿开始有了内疚感的萌芽。25~6岁是幼儿内疚感开始发展的时期。3(二)内疚的发展
三、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延迟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观看“延迟满足”实验视频。01延迟满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02
学业优秀1社会交往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2自信、坚强、自我效能感高3自控能力强的幼儿:“延迟满足”实验的研究结果
01我是谁?02我从哪里来?03要到哪里去?第二节自我的发展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它涵盖了自我的方方面面,比如外表、个性、能力以及性别、种族等,从而对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自尊。自尊的发展
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问题的难度;他们对自己的描述和评价非常零乱,还不能对自己作一个整体的评价。0102幼儿自尊的特点:自尊的特点
01.学业能力:儿童如何看待自己在学业上的能力;02.运动能力:儿童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的感受;03.社会能力:儿童是否感到自己受同伴的欢迎;04.外表长相:儿童觉得自己有多好看;05.行为举止:儿童认为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接受的程度。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分为了以下五方面:儿童自尊的结构
教养方式。父母在幼儿形成自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早期教养方式的敏感性影响着婴幼儿建立一个积极或者消极的自我模式。给孩子现实适中的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高自尊。01同伴影响。在5、6岁,孩子们就能够用社会比较来评价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不同,并以此评判他们的行为比同伴更好或更坏。这种比较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越来越微妙的自我评价,在孩子们的能力和总体自尊方面有重要作用。02影响幼儿自尊水平的因素
幼儿往往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直接等同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1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集中在自我的外部行为表现,他们还不会评价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2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很受当时情绪的影响,因此很不稳定。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征: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自我效能: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第三节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性别差异社会交往行为情绪特征语言能力游戏行为玩具的选择男孩女孩
讨论01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性别有了最初的认识?其表现是什么?02
010203阶段一,性别认同阶段(2-3岁)阶段二,性别稳定性阶段(4-5岁)阶段三,性别恒常性阶段(6-7岁)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图中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什么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指人们对于男性或女性最典型特征的看法。
0102030405性别刻板印象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人格特质的差异行为的双重